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震来了,这些谣言千万别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2: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震来了,这些谣言千万别信!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一张“戴帽子小男孩被压在废墟下”的图片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并配文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引发大量网民关注。然而,经公安机关调查,该图片实为AI合成,与地震无关。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谣言可能比地震本身更具破坏力。

01

地震谣言的特征

地震谣言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 来源模糊:信息来源不明确,通常以若干图片或者视频片段的形式再配上特定的文字出现,图片和视频往往看不出明确的时间地点。
  • 传播迅速: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裂变式极速传播,成本低、速度快、范围广。
  • 内容荒诞:标题往往涉及众多网民的生活,容易吸引眼球,危害性极大。等到真相公布时,许多网民已上当,甚至成为“传谣”帮凶。
02

地震科学知识普及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提前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发出预警,为人们提供紧急避险时间。目前,我国部分地震多发地区的居民家中还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专用终端,一旦地震来袭,地震波抵达倒计时等预警信息就会出现在屏幕上,提醒用户赶快避险。

地震震级与烈度

  •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通常用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1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
  • 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震级越大,烈度越高;但烈度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地震应急避险

  • 室内避震:就近躲避,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 室外避震: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悬挂物等。
  • 公共场所避震: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避免踩踏。
03

如何应对地震谣言

  • 关注官方信息:通过地震局官网、权威媒体等渠道获取地震信息,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 提高辨别能力:对来源不明、内容荒诞的信息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转发。
  • 遵守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等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地震谣言不仅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还可能干扰正常的救援工作。因此,面对地震信息,我们既要保持警醒,又要保持理性,科学应对,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