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季易上火?中医5招教你有效预防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3: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季易上火?中医5招教你有效预防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也是“上火”的高发期。你是否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就是“上火”的表现。为什么春季容易上火?又该如何预防呢?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

中医里的“火”指什么?

“上火”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即血液、唾液、汗液等人体阴液制约体内的阳气,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人就会上火。

火有真假之分:

  • 所谓真火,也是真热,通常是由阳气过盛、虚阳上亢引起的,出现咽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等典型症状;
  • 假火,则是虚热的表现,常见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心脏)烦热、口腔溃疡等表现。

春季“上火”原因多

春季“上火”的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说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阴阳失调引起的。

  • 养肝不当:春季肝气当令,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肝主情志,养肝不当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导致情绪急躁、肝火旺盛,造成口干口苦、目赤肿痛、眩晕等症状。

  • 多风干燥:春季多风,尤其北方地区“春燥”现象更明显。此时人体代谢增强,水分更容易流失,容易造成口干咽干、牙龈肿痛、眼干、头晕耳鸣等“上火”情况。

  • 饮食失调:冬季人们喜欢吃些温热食物保护阳气,到了春季,如果这个习惯延续下来,很容易引起胃肠的积热,导致出现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便秘等“胃火”症状。

  • 春捂过度:“春捂秋冻”是很好的养生经验,“春捂”是保护阳气,助阳升发。但春捂要有度,有些人不论什么情况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地、紧紧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内热积蓄而出现各种内火上升的症状。

  • 起居无常: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变大、睡眠不足等情况容易引起身体内分泌紊乱,导致“上火”。

春季“灭火”的几个方法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老年人阳气旺、火力壮,男性比女性火力壮,许多小孩也会因火力壮而上火。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火力壮是在长身体,只要没有病症,就不需要降火。要防止上火,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 学会调情志:在春季要自我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情绪,尽力做到“不急、不气、不怒”。遇事要恬静虚无,泰然处之,这样才能使肝木坚实,肝气调达。

  • 饮食控制:吃一些降火、败火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饮食应清淡可口,少吃油腻、生冷和过度刺激性食物。口味以少酸增甘为主,因为酸味主收,入肝。甘味入脾,适当增加甜的食物,可以健脾益气,甘润不滋腻的食物有百合、雪梨、山药、莲子、甘蔗等。

  • 工作张弛有度:工作、学习有张有弛,同时要适当锻炼,如游泳、散步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但锻炼不宜过度,以睡一觉能恢复体力为度。

  • 多喝水:一般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但不要短时间大量喝冰水,否则会损伤胃黏膜,影响脾胃功能。

  • 睡够觉:中医理论认为,休息不够会导致体内的阳气浮越而出现“火气”的种种表现,不过这种火气是虚火而非实火,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用寒凉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或食物,很可能会导致“火气”更加严重。

此外,情绪上不要过于压抑自己,同时避免从事太多高强度、兴奋性的活动,而是要压着点火,稳稳过春。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