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一日游,爱上建水古城,千年底蕴、目不暇接
滇南一日游,爱上建水古城,千年底蕴、目不暇接
七彩云南,不只有大理、丽江,还有滇南的建水古城。
建水双龙桥也叫十七孔桥
双龙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俗称“十七孔桥”,跨泸江河与榻冲河之交汇处,是建水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建水十七孔桥
双龙桥突起在十里平川之中,仿佛长虹卧波。全中国只有两座十七孔石拱桥,还有一座在北京颐和园,建造的年代相差无几。
建水古城墙
建水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几经损毁,现存少量为明代建筑,城墙上的铺在地面的石板被踩踏得油光发亮了。
建水古城墙
建水当地有独特的土壤,可以做陶,有红、黄、紫、青、白等五种颜色。大约在元朝时期,建水陶瓷工艺慢慢成为一个产业。
建水陶瓷艺人
建水陶瓷已经成为建水县最著名的手工艺品,经过老艺人的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复杂工序制作而成。
建水紫陶艺人
建水紫陶色泽深紫,叩声如磐,其中胎色若羊肝者尤为上品。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安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一般去建水旅游的人都会淘上几件。
建水紫陶茶叶罐
朝阳楼,位于建水古城临安路东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远看特别像是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有“雄镇东南”四个大字。
建水古城朝阳门
朝阳楼城墙从南至北长77米,从东至西宽26米。城门依地势筑于高岸,楼层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五开间,三进间,为三重檐歌山顶。
建水古城朝阳门
夜晚中的朝阳楼更是绚丽多彩了,投影会打在城楼上,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示古代滇南的商路繁华景象。
南宋时期,杭州被称为临安,建水也曾经用临安府这个名字,沿用时间比杭州更长。
临安府衙
临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增修扩建,至今已有630余年的历史。临安府署作为明清时期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也为后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临安府衙
临安府署大门口的一幅对联很有意思,治临安一柱擎天头势重。上联表明府署在治理临安中的重要地位
临安府衙对联
**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下联就强调了对民众的深切关爱和责任担当
临安府衙对联
建水还有一样小吃,那就是建水豆腐,街边的餐饮店都有豆腐出售的。据说建水豆腐的历史十分悠久,大概是在清朝开始出名的。
建水豆腐摊
建水人做出的豆腐洁白细嫩、火烧不变黑,做好后用小块纱布包好,压上特别的木板,待水流尽后,去掉纱布装入簸箕内,每块豆腐放上一点盐,再盖上一张簸箕,隔日翻动一次,待呈灰白色,即可烧烤了,一般都是蘸酱吃。
建水豆腐摊
古城挹爽楼:建水城的西门,叫 “清远门”,也称 “挹爽楼”。《续修建水县志》曰:“挹爽楼,即西城楼,亦有西来爽气之慨。”
建水古城西门
挹爽楼的前面放置着一个巨大的紫陶作品,上面刻有如意两个字。
建水古城西门
挹爽楼外面广场边有很多街边小吃,都是烧烤为主,生意也比较红火的。
建水老街牌坊
自元代以来,建水长期作为滇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乃至文化中心,兴盛昌隆六百年之久,留下了大批珍贵的文化记忆与历史文物。建水素来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这一美誉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教育成就。
建水老街牌坊
建水老街的地面都是用条石铺设的,暂时不禁止机动车,石板地面程光发亮。
建水老街石板路
建水老街上很热闹,两面的商铺都是琳琅满目的,很繁华。
建水老街的商铺
也有一些传统民居老宅子被改建成了民宿与酒吧等。
建水老街的古民居
我走在街上,突然有一群摩托车从身边驶过,原来这里也不禁摩的,这里的年轻人挺爽的还能骑行摩托多好啊。
建水老街上的人来人往
老街中央都有一些供游客休息的亭子,看到的这个亭子修建成了像是民国时期的火车站。
建水老街中央的凉亭
当地人偏爱毛竹主编的椅子,在马路上遇见一位大叔手提四把主编椅子,这种椅子造价便宜,坐着很舒服。
商贩提溜这主编椅子
建水老街街景
街边的各种陶瓷店很多的,喜欢淘宝的朋友们要学会砍价,这里的商品有些价位很高,也有很便宜的,看您的品味与眼光了,哈哈。
建水老街的紫陶商店
建水老街上的凉亭
想吃建水传统美食的朋友,可以留心一些老街上的金老味餐馆,消费都是几十元的不贵,味道正宗。
建水老街上的美食商铺
建水老街上的街景
老街上时时能看到一些古老的石狮子,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表面纹路已经模糊了,显得更加古朴沧桑。
建水老街上的石狮子
看看这个商铺出售的都是锅碗瓢盆之类的家用品,品类繁多,从这里可以看出建水古城并非一个彻底的旅游区,这里还是当地百姓的生活区。
商品琳琅的老街商铺
建水老街上的古民居
大约晚上8点半了,朝阳门前广场上人还是很多的,也有人调广场舞的。
夜晚的朝阳楼
有投影机在朝阳楼墙面上投影,可以站在广场上看电影,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
夜晚中的朝阳楼
进入到朝阳楼门后,可以看到朝阳楼背面四个字是“飞霞流云”。是草体,显得灵动飘逸。
朝阳楼的内侧
“飞霞流云”这四个字是由清光绪年间的威宁知县王垂书拓唐代大书法家“草圣”张旭的作品。这四个字不仅展示了书法之美,还象征着朝阳楼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坚韧精神。
内城的沿街房屋
穿越朝阳楼就进入古城的临安路,这里是古城最热闹的正街。两边都是香樟树。
临安路夜景
临安路旧称建安路 后来又叫建中路 东起迎晖门 西止清远门 也是建水人口中的 正街 只因明清时期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 故而更名为 临安路
临安路地面上的刻字
临安路上还有一个翰林街,路上能看到一些牌坊,这里出过“一门三进士,兄弟两翰林。”文人武将层出不穷。
临安路夜景
翰林牌坊下面有一些石雕,但是这里不同是有大白象石雕。
大白象石雕
大白象石雕极具云南本地特色,因为也只有云南才有大象。
大白象石雕
临安路上的行道树上都挂着一些文字花灯,都是一些古代的名人名言,比如说论语上的“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树梢上悬挂着文字花灯
还看到一句孔子的名言:巧言令色鲜矣仁。出处透露着古城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持。
树梢上悬挂的文字花灯
李白写过: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诗句中的床就是这里的井床,不是水面的床。建水古城里的12眼井井床很有特色。
临安路上的古建筑
古城保留了很多古水井,其中最有名的是十二眼井,又名扇井,因其井眼呈扇形排列而得名。
十二古井广场
十二眼井又名扇井位于建水古城永宁街口,井深六米,水深2米。始建于清康照四十九年,是临安古城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的古井。人称十二眼井水甘甜好喝。
十二古井广场
十二眼井具有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扇形代表风水,井水共同暗喻中国风水阴阳理论,扇子是儒道智慧的象征。从中国古代将星象划分属十二星次,一纪划分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可以看出十二眼井与中国古代历法纪年的关系。井水代表财富,十二个井圈代表十二局相,意指世人只有勤劳努力,才能得到自已的财富。
扇形的古井床
街边还看到一些老宅子有很好看的书法与彩绘,这一户上面有山水画与苏东坡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临安路临街房屋上的书法与彩绘
这边一户上面写着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临安路临街房屋上的书法与彩绘
古街上有一家临安饭店,曾经中央电视台在这里拍摄《味道》。
临安饭店
朱德曾经与建水有一段情缘,因此这里还保留了朱德旧居。
临安路经典指示牌
翰林牌坊不是随便能造的,一定是古代有人真的做过翰林大学士,是那些曾经在这里挥洒笔墨、金榜题名的才子们的荣耀象征。
翰林牌坊
云南建水天君庙坐落于建水古城内临安路,其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约五百年历史,是古临安府著名的“七寺八庙”之一。亦为滇东南著名的道教宫观。
;临安路古道观
道观旁边就是学政考棚,路边有一些古代学子的雕塑。
古建水人像雕塑
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云南提督学政考棚”,这里曾经是滇南四府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地方。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学子考试的地方地位很高,有一块下马碑立着,上面写着“官员兵民人等于此下马”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考棚门口广场中间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蓄满水,这是古代用来防火灾用的。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考棚门口有中榜举子游街的雕塑,古代学子中举是莫大的荣耀,披上大红花游街,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临安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牌坊,上面写着“两逸锁錀”。
临安路“两逸锁钥”牌坊
锁錀在古代是指一种特殊的锁具,构造是在一个金属套筒里装入铁錀(一种铁块),利用杠杆原理开锁。说明临安府对于云南省的重要性。
临安路“两逸锁钥”牌坊
这个牌坊表达了建水对于祖国南大门的重要性,可谓是战略要地。
临安路“雨逸锁钥”牌坊
临安路“雨逸锁钥”牌坊
顺便说一下,建水也有一些关于紫陶文化风格的酒店,也很不错。
紫陶文化酒店
酒店内的园林颇有苏州园林的味道,假山旁有修竹,竹林下泉水叮咚响,红鲤鱼悠闲地游来游去。
人造园景
人造园景
建水街景
最意向不到的是看到了路口城雕下面的一个标语,“每个人都了不起”。
建水的城雕
建水古城,古称步头,亦名巴甸,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境内,地处云南昆明南部约220公里。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拥有众多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如建水文庙、朝阳楼、朱家花园、双龙桥(十七孔桥)及燕子洞等,是个十分值得打卡旅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