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接舆与肩吾的“大相径庭”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1: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接舆与肩吾的“大相径庭”

“大相径庭”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狂士接舆与肩吾的一段对话。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仙境的向往,还展示了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01

成语的出处与背景

《庄子·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其中包含了多个寓言故事,用以阐述庄子的哲学观点。成语“大相径庭”就出自该篇中的一个故事。

02

接舆与肩吾的故事

在《庄子·逍遥游》中,接舆向肩吾讲述了一座神奇的姑射仙山: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这段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仙境的想象:姑射仙山上的神人拥有超凡脱俗的外貌和能力,他们不食人间烟火,能够驾驭自然力量,自由地在天地间遨游。这种描述反映了古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然而,肩吾对接舆的描述表示怀疑,认为这些说法“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在这里,“大相径庭”用来形容接舆的说法过于离奇,与常人的认知相差甚远,几乎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步。

连叔回应说:“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这段话的意思是,就像盲人无法欣赏美丽的图案,聋人无法聆听钟鼓之音一样,普通人无法理解接舆描述的仙境。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更是认知和智慧上的。连叔认为,接舆所描述的神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03

成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大相径庭”用来形容事物之间差异极大,甚至完全相反。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观点或事物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如接舆和肩吾的故事所展示的,有时候我们的认知局限可能阻碍了对更广阔世界的理解。

04

文化内涵

“大相径庭”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庄子主张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逍遥。接舆描述的姑射仙山和神人,正是这种理想状态的象征。而肩吾的怀疑则代表了普通人的认知局限。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表象,达到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

“大相径庭”这个成语,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差异和未知时,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勇于探索和理解那些与我们认知“大相径庭”的事物。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宝贵的探索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