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过剩,铁饭碗还能保得住吗?
教师过剩,铁饭碗还能保得住吗?
教师过剩:150万小学教师将失业?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乔锦忠副教授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和37万初中教师过剩,共计187万教师面临失业风险。这一预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师行业未来的广泛关注。
从“师范热”到“过剩潮”:教师行业面临转型
这一轮教师过剩潮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是导致教师过剩的直接原因。根据教育部网站教育统计数据,义务教育在校生在2024年将达到高峰,随后会加速下降,到2035年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减少3,000万。
其次,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的激增加剧了供需失衡。2012年,报名考试的人数仅为17.2万人,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1265万人,暴涨了74倍。
最后,师范类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推高了教师供给。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学门类毕业生数量,从2017年的14.19万人,已增长到2021年的18.43万人,五年间规模扩大30%。
打破“铁饭碗”:多地探索教师退出机制
面对教师过剩的严峻形势,多地开始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打破传统的“铁饭碗”制度。
北京丰台区率先行动,发布“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文件,明确指出正在研究教师退出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将进行调岗和辞退处理。
浙江宁波、贵州贵阳等地也纷纷表态,要研究教师退出机制。这种“末位淘汰制”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引发争议,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借鉴日韩经验:学校合并与教师转岗
面对教师过剩的挑战,我们可以参考日韩两国的经验。日本和韩国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导致学校生源不足。两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学校合并,将乡镇学校合并到县里,同时调整教师岗位。
例如,一些主科教师可能需要转教副科,或者被调去管理图书馆等。韩国甚至有幼师被调去老年大学任教的案例。
未来之路:数字化转型与职业重构
虽然教师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数字化转型正在为教育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以武汉大学为例,学校结合实际,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树牢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应用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注重统筹协调,理顺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全方位数字教育。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将更加多元化。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教师不仅可以在传统课堂上发挥专长,还可以在在线教育、教育技术开发等领域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教师行业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面对挑战,教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应对这一变革。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