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教你正确测量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教你正确测量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中8%以上为3级高血压,估计我国3级高血压患者超过2000万人,这部分患者的诊断和干预策略与风险较低的1、2级高血压有显著不同,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患者并进行积极监测与治疗,避免发生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发症。因此,正确测量血压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血压测量的具体步骤
环境与休息:选择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测量前至少静坐5分钟,避免情绪波动或剧烈运动。确保膀胱排空,因为憋尿可能影响血压读数。
坐姿要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背部挺直,不交叉腿。将手臂自然放在桌面上,手掌向上,保持袖带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
袖带使用: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下缘距肘窝约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尽量裸露上臂进行测量,避免衣物干扰。
测量时间:建议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前测量,此时血压较为稳定。记录服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有助于评估药物效果。
频率与记录:根据医生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1-2次,并详细记录结果。每次连续测量2-3遍,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
双侧对比:首次测量时同时测双臂,以后选择较高读数的一侧为主。避免干扰因素: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吸烟、饮酒及摄入咖啡因。
老年人的特殊注意事项
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在测量血压时,应先测量坐位血压,再测量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
脉率监测: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老年人的脉率可能因心血管功能减退而出现异常,监测脉率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视力与听力: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视力或听力下降的情况,建议使用带有大屏幕显示和语音播报功能的电子血压计,以便更清晰地读取测量结果。
操作简便性:选择操作简单的血压计,最好带有记忆功能,可以自动存储多次测量结果,方便老年人使用和医生查看。
家庭血压监测的意义
家庭血压监测(HBPM)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指南提倡进行5-7天的HBPM,早晚各测量2-3个读数,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家庭血压监测不仅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血压数据,还有助于识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实用测量技巧
定期校准血压计:电子血压计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建议每年至少校准一次,可以在购买血压计的售后服务中心或医院进行校准。
记录详细信息:除了记录血压数值外,还应记录测量日期、时间、是否服药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分析血压变化趋势非常重要。
避免过度测量:虽然定期监测很重要,但过度测量可能会导致焦虑,反而影响血压稳定。按照医生建议的频率进行测量即可。
保持良好心态:测量血压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如果一次测量结果异常,不要过于担心,可以稍作休息后再次测量。
通过遵循以上方法,老年人能够更准确地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对测量结果存疑,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