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成全国最忙枢纽,虹桥、深圳北站创新运营模式
广州南站成全国最忙枢纽,虹桥、深圳北站创新运营模式
近日,全国最繁忙火车站排行榜新鲜出炉,广州南站凭借单日发送旅客量高达47.2万人次的成绩荣登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上海虹桥站和深圳北站,分别以41.3万人次和32.7万人次的记录位列二三名。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各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还体现了其经济和社会活力。
广州南站:流量之王的“郊区困境”
广州南站是全国最繁忙的火车站,单日发送纪录最高达到47.2万人次。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南站日均“到+发”旅客65.74万人次,数量非常惊人。要知道,全国1800多个县(括县、县级市、自治县、旗等),平均每个县域的常住人口是39.9万人,广州站繁忙时段每天运送(到+发)旅客人次相当于1.65个县的人口!
广州南站之所以成为全国第一大站,跟广东省总人口、外来人口全国第一有密切的关系。据广东官方透露,目前实际生活在广东的人口超过了1.5亿人,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广州地处珠三角中心点,是两千多年来华南交通规划、建设的中心。到珠三角谋生的民众,往往要到广州转车,这造就了广州南站超高的人气。
上海虹桥站:流量转化的“商务枢纽”
上海虹桥站单日最高发送旅客纪录是41.3万人次,而且是今年10月1日新创造的,这也说明上海疫情之后人气恢复得不错。上海虹桥站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车站之一,2024年该站单日最多有737趟动车组列车停靠办理客运业务,运营高峰期平均不到1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组列车到发。
上海虹桥站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规划理念。虹桥机场距离市中心较近,很多人认为应该迁移。但上海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搬迁虹桥机场,反而把最大高铁站、最大会展中心规划在虹桥机场旁边,进一步汇聚流量,并把流量枢纽转化升级为商务活动的枢纽,创造了“虹桥模式”。这虽然让虹桥机场失去了从4E机场升级为4F机场的机会,但却让它成为最优商务活动效率的机场。
深圳北站:创新引领的“智慧枢纽”
深圳北站最高发送旅客纪录,也是在今年10月1日创造的,达到了32.7万人次。此外,深圳北站平均每条线路每天最高发送旅客1.5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每条线每天发车密度达到了34.1次,在10大火车站中排名第一。
深圳北站距离深圳头号CBD——福田CBD直线距离只有7.5公里左右,而北站片区本身也被规划为高等级的CBD,是深圳重要的城市新中心。最近深圳非核心区楼市放开限购后,大量外地人涌入北站片区买房子,北站库存的新房几乎在短短10多天里被抢购一空,深圳楼市新政后第一个日光盘也出现在这里。
技术创新:让繁忙更有序
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各大火车站纷纷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广州南站研发了视频自动推送系统,每趟列车旅客进站乘车时,系统会自动向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传输关键岗位作业视频,为客运作业组织、应急处置等提供可靠保障。上海虹桥站则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实现了高峰期平均不到1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组列车到发的惊人效率。深圳北站则通过智慧交通接驳系统,实现了铁路与其他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未来展望:从流量到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火车站将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深圳正在南山区西丽片区规划新的高铁站,该片区不仅距离南山、前海中心区非常近,本身也被规划为新CBD,周边还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广州也在规划改造广州站,计划引入6条高铁线路、4条城际线路,并规划8条地铁轨道,进一步提升其作为城市中心交通枢纽的地位。
从广州南站的“郊区困境”,到上海虹桥站的“商务枢纽”,再到深圳北站的“智慧创新”,中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新引擎。随着城市规划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未来的火车站将不仅仅是旅客集散地,更将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和区域发展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