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食用更安全,专家详解鸭脖食品安全
去皮食用更安全,专家详解鸭脖食品安全
“鼠头鸭脖”事件余波未平,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再次被推上新高度。特别是对于广受欢迎的鸭脖这类食品,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还能放心食用吗?
浙江医院营养科斯彩娟副主任技师在接受采访时,专门就鸭脖的食用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她指出,鸭脖上的淋巴结主要分布在皮下,作为免疫器官,确实容易含有细菌和病毒,带来一定食品安全风险。但是,经过规范的商业化屠宰处理后,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或组织会被丢弃掉。即使是残存的部分淋巴结,在充分的高温加热后,少量食用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
斯彩娟特别强调,如果消费者对鸭脖的淋巴结存在担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除皮后再食用。因为淋巴结主要分布在皮下,去皮后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即便不去皮,只要淋巴结没有发生病变,在加热熟透之后少吃一点,也不会有什么健康风险。
除了淋巴结的问题,食用鸭脖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量食用:鸭脖虽然美味,但通常都经过重口味调味,过咸、过辣,常吃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适量食用,不要贪多。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鸭脖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如超市、大型市场等。这些地方的鸭脖产品在生鸭脖的处理上比较规范,相对更有保障。
注意亚硝酸盐问题:亚硝酸盐是一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在安全剂量下使用是没问题的。但一些商贩在腌制、卤制肉制品的过程中,可能会凭自己的经验来加入不定量的亚硝酸盐,为了达到防腐、发色的效果,就可能不会去在意亚硝酸盐是否过量。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很低,一般来说0.3至0.5克就可以导致中毒,3克就足以导致死亡。因此,选购时要特别留意。
从营养角度来看,鸭脖其实是一种不错的食材。它瘦肉多,去皮后算得上是低脂高蛋白食物。此外,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钾、磷等微量营养素。不过,让人心动的肯定不是鸭脖的营养价值,而是它那诱人的口味。但在享受美味前,上述提到的食用安全问题需要警惕。
食品安全无小事。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适量食用、注意食品成分,都是保障自身健康的重要措施。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让每一个人都能放心享用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