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血栓康复护理,早期训练很重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4: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血栓康复护理,早期训练很重要

脑血栓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右侧头部不适、站立不稳及向右偏倒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我们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研究显示,通过早期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以及预防并发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特别是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01

早期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

早期康复训练是脑血栓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包括多个方面的训练内容,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肢体功能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是康复训练的基础,主要包括被动运动、渐进性主动运动和抗阻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上下肢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关节挛缩。随着患者病情好转,逐步引导其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包括握拳、抬腿等简单动作,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和频率。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开展轻度的抗阻训练,以增强肌力。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对于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至关重要。训练内容包括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训练和吹气球或呼吸器训练。鼓励患者每日进行3~5次深呼吸练习,每次吸气尽量深长,以增强肺通气量。指导患者在咳嗽时双手环抱胸部,进行有效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意识清醒且配合度高的患者,可使用吹气球或呼吸训练器进行每日2次、每次10分钟的呼吸肌锻炼,增强呼吸肌的力量。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包括床上日常活动训练、移位训练和步行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逐步完成洗脸、刷牙等简单的床上日常活动,逐渐提升其自理能力。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每日进行床边坐起和床边站立训练,每次10分钟,提高平衡能力。当患者具备站立稳定性时,在步行器或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短距离步行,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视患者耐受度逐渐延长时间。

关节稳定训练

脑卒中后,患者的关节稳定性往往受到严重影响。科学的关节稳定训练能够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有力武器,助其重拾行动的自如与自信。训练伊始,精准的评估是关键。专业的康复师会依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如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等,量身定制适宜的训练规划。基础的关节活动度练习不可或缺。在安全范围内,主动或借助外力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能有效提升关节灵活性,为后续的稳定训练筑牢根基。例如,缓慢地转动肩部关节,感受其运动的轨迹与极限。强化肌肉力量训练至关重要。针对不同关节周围的肌群,采用渐进性抗阻训练。像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臂的拉伸与收缩练习,逐步递增阻力,促使肌肉变得更强壮,为关节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与保护。平衡与本体感觉训练亦不可轻视。尝试在稳定与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站立、行走等练习,激活身体的平衡调节机制,增强关节对身体位置与运动的感知能力。比如,站在平衡垫上,轻轻晃动身体,体会关节细微的调整与适应过程。核心肌群的稳固训练同样关键。强大的核心能为四肢关节的运动传输稳定的力量,减少关节的异常受力。可通过仰卧抬腿、平板支撑等动作来锻炼核心肌群。

02

最佳介入时机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可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脑卒中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病情稳定指生命体征平稳,且48小时内病情无进展。

03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一定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遵循疾病恢复的规律和康复治疗的原则进行。切莫一味“静养”,贻误病情,错过康复时机。同时也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过度活动,以免出现适得其反,甚至加重病情的后果。

脑血栓患者在康复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早期康复训练。研究表明,通过早期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以及预防并发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特别是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