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创新叙事获9.1高分,郑晓龙用细节还原英雄本色
《功勋》创新叙事获9.1高分,郑晓龙用细节还原英雄本色
2021年,一部聚焦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平事迹的电视剧《功勋》横空出世,迅速引发全民追剧热潮。这部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的史诗级作品,不仅在豆瓣上斩获9.1的高分,更以创新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为国产剧树立了新的标杆。
作为中国影视界的领军人物,郑晓龙始终坚持“艺术创作要兼顾观众需求与个人表达”的理念。在《功勋》的创作过程中,他巧妙地将这一理念转化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真实细节,让历史人物从教科书中“活”了起来。
在《功勋》中,郑晓龙团队没有选择宏大叙事,而是从细微处着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在讲述袁隆平的故事时,导演特意加入了他因长期在田间工作而患上皮肤病的细节,这一看似平凡的细节,却让观众深刻体会到科学家的艰辛与执着。再如,屠呦呦在实验室里专注工作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她对科研的热爱,也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功勋》中的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正如一位观众在豆瓣上的评论:“《功勋》里的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普通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功勋,是因为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
除了对人物细节的精准把握,郑晓龙还注重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拉近历史人物与当代观众的距离。在讲述李延年的故事时,导演特意设计了他与战友之间的日常互动,让观众看到这位战功赫赫的英雄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种“接地气”的处理方式,不仅让历史人物更加立体,也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功勋》的成功,离不开郑晓龙对艺术品质的严格把控。他坚持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真实反映生活,既要展现幸福,也要直面矛盾。在《功勋》中,观众既能看到功勋人物的辉煌成就,也能感受到他们背后的艰辛与挑战。这种全面而真实的呈现,让作品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
《功勋》的热播,不仅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也让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正如一位网友在观后感中写道:“《功勋》让我明白,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的普通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年轻人了解并记住那些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郑晓龙用《功勋》给出了答案:通过真实、细腻的讲述,让历史人物走进观众的心里。正如郑晓龙所说:“艺术创作不仅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更要传递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功勋》无疑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佳作,它让我们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汲取了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