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高法澄清“限高令新政”谣言,详解合法解除渠道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1: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高法澄清“限高令新政”谣言,详解合法解除渠道

近日,一些短视频平台频现所谓“限高令新政”信息,宣称“有内部途径,被限制高消费人员不用还款也能正常买机票、高铁票”。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关于“新政”一说实属谣言。法院从未出台过解除限制消费措施,或为不偿还债务的限高人员提供长期“解限”的相关规定。这些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被限制高消费的人员在购买高铁票时确实会受到一定限制,但并非完全禁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被限高人员不得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及其他动车组一等以上座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失去了乘坐高铁的权利。

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包括:

  1. 履行法律义务:最直接的方式是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清偿债务。一旦债务清偿完毕,限制消费措施将依法解除。

  2. 申请暂时解除限高令:如果因紧急情况(如就医、处理突发事件等)需要出行,可以向法院申请暂时解除限制。申请人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明材料,法院审核通过后,可以暂时解除限制。

  3. 申请变更执行措施:如果确实存在履行困难,可以与债权人协商,申请变更执行措施。例如,分期付款、提供担保等。

  4. 个人破产制度:对于没有清偿能力且属于“诚实且不幸”的人员,在已开展“个人破产、个人债务清理”的试点地区可以申请个人破产、债务清理。

非法途径的风险和后果:

一些“黄牛”声称可以通过特殊渠道为被限高人员购买高铁票,包括使用护照信息购票、利用系统漏洞等。这些行为存在很大风险:

  1. 法律风险:帮助被执行人购票的“黄牛”,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可追究刑事责任。

  2. 财产风险:一些“黄牛”可能通过诈骗手段骗取钱财,被限高人员可能面临财产损失。

  3. 信用风险:通过非法途径购票,一旦被查实,不仅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还可能进一步损害个人信用。

北京大兴法院执行局法官孙佳欣表示,不论以什么不法方式逃避“限高令”,乘坐高铁和飞机的行为其实都有相应的打击方式,最直接的便是在安检核验时进行筛查。据统计,2024年1至5月,大兴机场安检口共核查出2743人次违反“限高令”乘机的被执行人,平均每月将近600人次。自4月“滤网”联控机制建立以来,大兴机场共核查出153人次北京法院限消人员购票乘机,共有31人被全市多家法院带离,其中大兴法院带离9人,4人被采取拘留措施,其他5人当场履行完毕。今年6月开始,大兴机场核查出违反“限高令”乘机人数锐减,效果十分显著。

因此,被限高人员如果需要出行,应该通过合法途径解除限制,而不是寻求非法渠道。这不仅能避免法律风险,也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