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也爱美?揭秘美女标准的心理学奥秘
婴儿也爱美?揭秘美女标准的心理学奥秘
近日,一项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外表吸引力与免疫功能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研究发现,外表吸引力较高的人往往具有更好的免疫功能,包括更强的抗菌能力和免疫细胞活性。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我们对美的传统认知,还为我们理解人类吸引力背后的复杂生物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项研究由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他们招募了159名健康的学生作为目标参与者,并通过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平台招募了492名评分者来评估目标照片的吸引力。研究发现,相比较于那些外观较不吸引的人,外观较吸引人的个体在若干免疫功能指标上表现更好。具体来说,他们在对抗细菌入侵时显示出更强的能力,例如他们的白细胞能更有效地吞噬大肠杆菌生物颗粒。此外,吸引人的参与者还表现出更高的嗜碱细胞计数、更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更强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这表明他们的免疫系统在清除细菌和病毒方面可能更为高效。
这一发现引发了我们对美的认知机制的深入思考。人类对美的认知是否真的如此主观?婴儿,作为最纯真、最直接的审美主体,他们对美的认知又是否与成人相同?
婴儿的审美偏好
研究表明,婴儿对美的认知是天生的,不受文化影响。早在3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就已经开始表现出对某些面部特征的偏好。研究发现,婴儿更倾向于注视对称、平均的脸部特征。这种偏好不仅存在于西方文化中,在东亚、非洲等不同文化背景下,婴儿的审美偏好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这种对美的偏好可能源于人类进化的需要。进化科学家推测,我们认为迷人的面部特征可能是身体健康和强大免疫系统的暗示。考虑到感染和疾病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理论上,拥有较强免疫能力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更可能留下更多的健康后代,因此,对体现良好免疫状况的面部特征的偏好可能逐渐演化为人类感知系统的一种普遍倾向。
美的认知机制
那么,大脑是如何判断一张脸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呢?研究发现,大脑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就能完成这一判断。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大脑的视觉皮层和奖赏回路。当我们看到一张脸时,大脑会迅速分析其对称性、平均性和性别二态性等特征。
对称性是指脸部两侧的相似程度。研究发现,对称的脸部特征往往与更好的基因质量和更高的生育能力相关。平均性则是指脸部特征与群体平均值的接近程度。平均的脸部特征往往被视为更健康、更吸引人。性别二态性则指的是男性和女性在面部特征上的差异。例如,男性通常偏好女性的宽臀、细腰和丰满的嘴唇,而女性则偏好男性的宽肩、窄腰和明显的下巴线条。
跨文化的审美差异
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对某些面部特征的偏好是普遍的。例如,清晰无瑕的肌肤、立体突出的颧骨、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饱满红润的嘴唇,这些特征始终被广泛认为是有吸引力的要素。然而,文化也会塑造审美标准。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丰满的身材可能被视为美的象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苗条的身材则更受欢迎。
了解美的认知机制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何某些面孔会如此吸引我们的目光。然而,我们也应该警惕过度追求外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的美不仅体现在外表,更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行为。正如一位韩国小姐姐的vlog所引发的讨论一样,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个性表达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推动人类向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