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农业崛起,自贸港助力
海南热带农业崛起,自贸港助力
海南,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稳步推进,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当地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从水果种植到特色农产品加工,海南农业展现出蓬勃生机,正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农业资源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西临北部湾靠近越南,东濒南海与菲律宾等国遥相对应,战略位置重要。全省共辖19个市县,包括4个地级市、16个省直辖县及多个镇乡和街道。
海南岛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面积达3.3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这里拥有全国约42.5%的热带土地,总面积达351.87万公顷,人均土地面积较大,开发潜力可观。近海鱼类资源丰富,已记录超过1800种鱼类;同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植被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其中特有种占约1/7,五指山等地保存着珍贵的原始森林。陆生脊椎动物多达660种,包括黑冠长臂猿、坡鹿等珍稀物种,设有霸王岭等多个自然保护区。
热带农业的特色与发展现状
海南的热带农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在自贸港政策的推动下,海南热带农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
海南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围绕海南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升级的重点、难点、堵点,积极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助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链整合与品牌建设
海南的农业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传味文昌鸡为例,该公司立足三农、服务三产,通过产业链每年解决5100多人就业问题,累计带动562户农户获养殖纯收益1.55亿元,带动18个村集体获养殖纯收益2248万元。2023年,公司总产值超6亿元,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努力让具有海南特色品牌的文昌鸡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儋州嘉禾共享农庄则通过三产融合,打造了以热带水果种植为一产,以水果的深加工为二产,以旅游观光、民宿酒店为三产的发展模式。目前,嘉禾共享农庄整合了各种要素,形成了以热带水果种植为一产,以水果的深加工为二产,以旅游观光、民宿酒店为三产,一产品牌“喜禾农场”、二产品牌“海岛印象”、三产品牌“云舍松涛·海南中国村”齐头并进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2018年至2022年合作托管产业资金7368.39万元,已向脱贫户发放分红收益1284.69万元。嘉禾共享农庄在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的同时,提升农民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自贸港政策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自贸港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投资便利化等,为农业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税收优惠政策
- 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仅为15%,远低于内地的标准税率。
- 个人所得税:对在海南工作的高端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率可低至15%。
- 进口免税政策:自贸港内企业可享受进口设备、原材料等的免关税政策。
投资环境宽松
海南实施更加宽松的投资准入政策,鼓励外商投资,特别是在高科技、旅游、现代服务等领域,企业设立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更加快速。
数字化服务与智慧农业
海南自贸港推行“一网通办”服务,企业注册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快速完成,大大缩短了注册时间,提高了效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66.5%,带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治理和农村电商正加速发展。
未来发展前景与投资机遇
海南热带农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潜力,特别是在种业和智慧农业领域。
种业发展
海南充分利用气候温度优势,加快培育壮大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农业芯片”加速“向种图强”。南繁种业成为首个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的“未来产业”。海南锚定南繁硅谷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建设目标,聚焦“种源+种业+种市”,全力推进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南繁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正加速建设,各类科技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智慧农业
海南橡胶的智慧收购平台案例展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海南橡胶自主研发橡胶智慧收购平台,通过蓝牙电子秤、干含仪、一体机等智能化收胶设备的研发应用,实现数据自动传输,让橡胶收购更高效、更透明。该平台不仅在收胶环节实现无现金结算,还能借助大数据,管理干胶生产工作,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海南热带农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贸港建设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科技创新到产业链整合,从品牌建设到数字化转型,海南农业展现出蓬勃生机。未来,海南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