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消暑降火效果佳,但这些食用注意事项要记牢
西瓜消暑降火效果佳,但这些食用注意事项要记牢
夏日炎炎,高温容易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这时候,不妨试试吃些西瓜吧!西瓜不仅美味多汁,还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非常适合用来缓解上火症状。
西瓜被誉为“盛夏之王”,其营养价值和功效不容小觑。每100克西瓜中含有7.5克糖类,以及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C,能有效补充体液,清热解渴。此外,西瓜还含有番茄红素、瓜氨酸等功能性成分,具有利尿、帮助消化、消水肿的功效。因此,夏季中暑或其他急性热性病出现的发热、口渴、尿少、汗多、烦躁等症状,可通过吃西瓜来进行辅助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夏季上火是由于暑热和湿气的影响。暑为夏季主气,湿为长夏主气。从小满、芒种、夏至到小暑四个节气,为暑气当令。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四个节气,为湿气主令。而重庆又处于湿热之地,因此整个夏季均被暑、湿二气所围绕。由于暑、湿二气的影响,人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夏季,由于气温高而出现的流汗多;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而感觉到皮肤湿黏;由于机体基础代谢加快而表现为能量需求增多;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出现注意力、精确性反应速度、协调性变差等夏季特有的表现。中医认为,暑为火热之邪,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独见于夏令,具有炎热、升散、易挟湿邪的特性。夏秋之交,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与其他清热食物相比,西瓜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黄瓜虽然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其效果不如西瓜显著。苦瓜虽然清热解暑效果好,但口感较苦,不易被大众接受。相比之下,西瓜不仅口感甜美,而且清热效果显著,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当然,食用西瓜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不宜吃得过多。西瓜是生冷之品,吃多了易伤脾胃、腹胀、腹泻、食欲下降,还会积寒助湿,导致疾病。其次,西瓜变质不能吃。夏天气温高,西瓜容易变质、繁殖病菌,食用了会导致肠道传染病。此外,糖尿病人不能多吃。西瓜瓜瓤中含有大量糖类,正常人能及时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尿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则不同,在短时间内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会升高,病情较重的还可能因代谢紊乱而致酸中毒。口腔溃疡病人不能吃。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溃疡病人若多吃西瓜,会使体内所需正常水分通过西瓜利尿作用排出,这样会加重阴液偏虚的状态。阴虚则内热益感,加重口腔溃疡。感冒初期不能吃。中医认为,不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初期均应采用让病邪从表而解的发散治疗方法,而在表未解之前若攻之会加重病情。西瓜有清里热的作用,感冒初期吃西瓜有可能使感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饭前及饭后不宜吃。西瓜中大量的水分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在饭前及饭后吃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饭前吃大量西瓜又会占胃的容积,使就餐中摄入的多种营养素大打折扣。少吃冰西瓜。大热天吃冰西瓜对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损伤。
挑选西瓜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看西瓜的“尾巴”。“尾巴”卷曲的西瓜口感最佳;直“尾巴”的西瓜往往不如前者好吃。同时,要注意“尾巴”是否自然干枯,以判断其成熟度。
2.看西瓜的“屁股”。西瓜的“屁股”就是靠地那一侧,通常呈淡黄色。如果“屁股”是白色的,说明西瓜还没有成熟,不宜食用。
3.看西瓜的“肤色”。成熟西瓜“肤色”呈哑光色,而表面亮闪闪的西瓜往往品质较差,不甜。
4.看西瓜的“纹路”。越复杂的西瓜纹路,代表蜜蜂授粉的次数越多,口感也会越甜。
5.看西瓜瓤。如果西瓜中间有裂缝,说明可能是经过化学处理催熟的,不建议食用。
6.听西瓜声音。轻敲西瓜,如果发出饱满的声音,说明已经成熟,口感会更佳;而清脆的声音则代表还未成熟,口感可能不够好。
7.端西瓜的重量。生瓜含水量多,瓜身较重;成熟的瓜,因瓜肉细脆组织松弛,重量会比生瓜轻些。
总之,西瓜是夏季消暑的理想选择,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有效缓解上火症状。但食用时需适量,并注意挑选成熟度适宜的西瓜,以充分体验其清凉甘甜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