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十一大数据杀熟频发,如何破解电商平台信任危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十一大数据杀熟频发,如何破解电商平台信任危机?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97370
2.
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4/1126/1034917.html
3.
https://www.sohu.com/a/831243423_122066678
4.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110A03HER00
5.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2/27/content_279587.html
6.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0-23/doc-inctpzxt7320714.shtml
7.
https://www.sohu.com/a/820848411_122066678
8.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50109/7d6e3f8d9cf240769692a644fd90dde3.html
9.
6761187600000000140234e7
10.
6763fb350000000014026e70
11.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1/id/8184679.shtml
12.
https://news.fznews.com.cn/fzxw/20241107/gj2532cvGJ.shtml

“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频繁曝出大数据杀熟现象,新老顾客遭遇不同价,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还严重损害了电商平台的信誉,动摇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基础。长此以往,这将极大影响电商平台的长期发展,亟需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创新监管方式来遏制这一不良现象,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01

大数据杀熟:从个案到常态

“双十一”前夕,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领取美妆券时遭遇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待遇”。她多次尝试领取满2000元减280元的美妆券,系统均显示已被抢光。然而,当她更换不常用的账号,在同一WiFi网络下再次尝试时,却能正常领取。这一幕,正是大数据杀熟的典型场景。

来自“黑猫投诉”的数据显示,10月8日至10月31日,涉及大数据“杀熟”相关投诉共计438条,环比增长215.10%。投诉商品的品类主要集中在日用百货、箱包服饰、数码产品三个方面。这一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平台信任度的急剧下降。

02

消费者维权:举证难、成本高

大数据杀熟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北京聚信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志鹏指出,由于算法逻辑的“黑箱”操作,消费者往往难以有效证明价格差异是否源于不公平的“杀熟”行为,使得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此外,维权成本高也是消费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吸顶灯时发现,平台推送了复杂的优惠券发放和满减规则,最终下单价格是269元,而注册一个新ID就可以直接享受269元的价格,完全无需用券。尽管消费者意识到了这种不公平,但考虑到维权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最终选择了默默接受。

03

平台与监管:积极应对但仍存挑战

面对大数据杀熟这一顽疾,平台和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上海市委网信办组织召开算法合规公示分类指导会,督促属地网站平台提升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哔哩哔哩、小红书、拼多多、携程、饿了么、大众点评等20余家重点平台已陆续开展算法公示。

以电商业务为主的得物,则是针对大数据过度营销等问题展开自纠自查,若用户发现平台涉“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等违规行为,可进行投诉,平台将及时受理落实。拼多多也表示,将对大数据杀熟作出规定,提出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

然而,要彻底根治大数据杀熟,仍面临诸多挑战。算法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使得监管机构在识别和规制不公平定价行为时面临技术难题。同时,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如何在效率和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合理权衡,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4

重建信任:多方共治是关键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数据杀熟问题,需要消费者、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而言,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在购物时养成比价习惯,保存交易记录和截图,遇到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时,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

平台则应加强自律,建立更加透明和公平的算法机制。通过算法公示、用户反馈渠道的建立,增强算法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同时,平台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发布算法评估报告,展示算法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监管部门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大数据杀熟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平台算法的审查和评估。同时,推动建立第三方算法审计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维权支持。

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数字时代下商业伦理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张力。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既鼓励创新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健康市场环境。双十一期间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或许将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重要契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