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传统习俗的历史渊源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12: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传统习俗的历史渊源揭秘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从最初的岁首祈岁祭祀,到如今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春节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节律和社会变迁。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让你在新的一年里更加懂得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01

春节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春节,在古代曾被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作为岁首新年,春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至少三千年的历程,其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从本质意义上说,它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

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唐虞时代大概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以“载”称年,是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

02

传统习俗的形成与发展

春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每个习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放鞭炮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据说是为了驱除不祥的恶鬼。传说山魈(xiāo)是一条腿、长一尺余的小鬼怪,若侵犯人类,人类便会犯寒热病。所以要用竹子燃火,发出噼啪声响,把山魈驱走。其实,以爆竹驱鬼,当源于远古时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用火来捕猎、驱赶猛兽,用火来取暖、煮食、照明。火是神圣的,是可以驱除疾病、灾难的“圣物”。所以,古人用竹燃火,以求吉祥、避邪恶,并有除旧岁、迎平安之意。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用竹筒装上火药点燃,这便是今天鞭炮的雏形。

祭祀祖先、礼拜天地,是春节的重要仪式。各地的时间不一,礼仪也有差别,但其内核都是一样的,不过,这些礼仪现在在城市里很少见了。祭祀祖先,过去一般是把祖先的牌位、画像等依次陈列于正厅中,或挂上“某氏门上一派宗亲”的木牌。然后在供桌上摆上鸡、鱼、肉三牲,酒、糕饼、果子以及刀、筷、杯等,又设香花纸烛,香火袅袅;有的还在贡品上铺盖精美的剪纸图案。一切准备齐全了,然后一家人按长幼依次行礼(此外,也有前往祖祠祭祖的),祈求祖先保佑人寿年丰之意。礼拜天地诸神灵,礼仪大略也如祭祖一般。天地神灵范围极广,数量太多,一般也就是向门外天空祭拜而已。也有悬挂神像画的,俗称神马。也有不少人家只在家中挂的“天地君亲师”牌位前行礼,祈求福寿。这些礼仪,体现了中国人民慎终追远、怀念先人、崇敬天地的思想,至今也有几千年的流传历史了。

贴春联、贴福字也是春节的重要习俗。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祝福、祈福、赐福、请福、接福、纳福、摸福等各种仪式和活动也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符号。新春佳节,人们见面常说吉祥话“五福临门”。《尚书·洪范》中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即好德,古人认为是福之道。“考终命”指享尽天年。《新论》把五福通俗化,指的是: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是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应当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03

地域差异与文化融合

由于地理气候与农作物的差异,南北方的春节饮食习俗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冬至时食用饺子可抵御寒冷,而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糯米粉制成的汤圆象征团圆。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小麦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粉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成为制作面食的理想原料。而饺子,则是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冬至时节,北方地区已进入严冬,人们需要食用富含热量的食物来抵御寒冷。饺子皮由小麦粉制成,馅料则多为肉类、蔬菜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帮助人们抵御严寒。此外,饺子的形状类似耳朵,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寓意着吃饺子可以防止耳朵冻伤,这进一步加深了北方人对冬至吃饺子的情感认同。而南方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湿润温暖,水稻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糯米作为水稻的一种,因其独特的黏性和甜味,成为南方人制作甜食的理想原料。汤圆,作为南方冬至的传统食品,正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冬至吃饺子和汤圆的习俗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比如在北方地区,人们不仅会在冬至这天吃饺子,还会在春节期间、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里包饺子、吃饺子以庆祝节日的到来。而在南方地区,人们也会在冬至这天吃汤圆的同时,品尝其他各种甜食,如年糕、赤豆粥等,以丰富节日的饮食文化。

春节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它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节日。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2024年12月7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决定是对春节文化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