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最新展览:紫禁城的秘密
故宫博物院最新展览:紫禁城的秘密
故宫博物院近期推出全新展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带你深度探寻300年前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鉴。展览通过近200件珍贵文物,揭示了康熙皇帝与路易十四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中法两国在科技和艺术领域的相互影响。
展览背景
1688年,一个特殊的使团抵达紫禁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接见。团员是五位“国王数学家”,由“太阳王”路易十四派遣,历经三年,到达北京。团队中的两位成员——张诚和白晋留在了清宫,为康熙皇帝系统讲授了哲学、几何学、算数、天文学和人体解剖学等西方科学。
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的揭幕大展,该展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在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瞭望智库专访了此次展览的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请他详述这一时期中法交流的特点及其对当下文明交流互鉴的影响。
展览亮点
展览中展出的文物和历史故事,展示了中法文化交流和互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皇帝的怀表。这块怀表很特殊,过去一直是放在养心殿的,作为皇帝的一个私人收藏。
这块怀表的表套非常漂亮,黑鲨鱼皮嵌金钉,是16世纪非常典型的表套制作工艺。它的表盘上有三个金色的百合花图案,与法国王室有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表的机芯部分是一条典型的五爪中国龙。如果不看机芯保护罩的话,它可能是法国王室或者是法王自己收藏的一件怀表。但如果把机芯里面的中国元素结合在一起看的话,就不那么简单了。它为什么要嵌入中国元素,它想表达什么?我觉得它是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皇帝的一个礼物。
另一件重要展品是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的亲笔信。这封信展现了法国国王和中国皇帝之间交往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方面。在这封信的开头,路易十四用“我们最亲爱的好朋友”来称呼康熙皇帝,表明这封信实际上同那块怀表一样,让我们感知到他想建立关系的想法,而且是用一种很主动的方式。
文化交流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末,中法两国持续交流互动,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品在法国掀起了一阵「中国风」,并促成了现代汉学在法国的诞生。
法国宫廷的「中国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进口中国艺术品;对进口艺术品进行法式改造,如在瓷器上加装鎏金铜套;仿造中国的工艺品特别是瓷器;在法国装饰艺术中融入中国艺术元素。展览将从绘画、艺术品、室内装饰、建筑、园林、文学、音乐等诸多方面展现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法国宫廷及上流社会的巨大吸引力,以及中国艺术带给法国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创作灵感。
同时,许多法国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其中一些人长期为紫禁城服务。随着他们的到来,法国文化在清朝宫廷的科学、艺术、建筑、医学和制图等诸多领域留下印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钟表、科学仪器、版画、瓷器、青铜器、书籍等同时期文物都证明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文明对话。展览也将精选故宫博物院相关典藏,与来自凡尔赛宫的藏品联袂展出,还原两国间一个多世纪的文化和艺术交流盛况。
展览影响
展览自4月1日开幕以来,反响热烈。展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作为策展人,没有想到。办展时想的是利用文物来讲历史背后的故事,要把中法两国百年间的政治交往史和文化交流史说清楚。这个展览确实是有很多观众看得非常仔细,我觉得大家可能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观照,感受到现在的中法关系是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积淀的。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还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伙伴们,这次展览绝对不容错过!快来故宫博物院,一同揭开紫禁城的神秘面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