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数量回升,禁渔效果如何?
长江江豚数量回升,禁渔效果如何?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结果显示,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相比,5年增加了23.42%,出现历史性止跌回升。这一变化反映了长江禁渔政策的有效性。然而,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仍处于“较差”等级,禁渔还需长期坚持。长江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其数量的回升不仅体现了禁渔的成效,也为长江生态保护带来了希望。
禁渔政策显成效:江豚数量止跌回升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22年长江江豚普查数量为1249头,首次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他强调,尽管江豚数量有所增加,但仍需持续加强保护措施,包括人工保种科研攻关、增殖放流和栖息地保护等。
长江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检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南京是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城区中心江段能够近距离观赏到野生江豚的大城市。2014年,南京江豚保护区正式设立,西起江宁区新生洲,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相邻,东至南京长江大桥,规划总面积80.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1.52平方公里、实验区28.86平方公里。
此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时间自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根据4个季度的调查分析,江豚保护区内的江豚数量呈增长趋势。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张瑞忠介绍,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数量约65头,较2022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的62头增长4.84%。江豚总体上呈连续分布,其中新济洲—子母洲水域和潜洲水域为热点区域。分布也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新生洲至大胜关长江大桥水域季节性变动更为显著,主要受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鱼类资源影响。调查周期内还观测到母子豚9次,意味着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科技创新助力江豚保护
2021年起,联想集团投身“长江大保护”,将以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率先应用于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践行了自身“AI向实、智能向善”的核心理念。围绕长江江豚这一旗舰物种,联想集团已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科技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杆案例,包括湖北天鹅洲江豚智慧保护项目、“大江之歌”长江生物多样性公益科普项目,以及全民性公益保护行动 “追豚计划”。
凭借在“长江大保护”领域的率先投入与持续深耕,联想集团已成为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的一面鲜明旗帜。近期,联想集团更是荣获了2024年度 “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提名,该奖项被公认为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奖项之一。
三年来,联想集团江豚保护系列项目持续深化升级,不断拓展AI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场景,完成了从赋能一线保护到助力公众科普的实践闭环。以赋能江豚一线保护工作为起点,联想集团在2021年与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江豚迁地保护中心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达成战略合作。经过九个月研发,联想集团为天鹅洲定制交付了江豚种群研究的智慧化方案,创新性地解决了保护区长期面临的“数据难题”,实现对江豚保护数据的安全存储、管理与高效利用,为持续赋能江豚的保护、繁育、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
如今,联想集团江豚保护项目迎来了又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和赏豚攻略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其对于科创与科普融合的探索取得了新的突破。“追豚地图”详尽汇总了长江中下游区域适宜公众观测江豚的点位,“赏豚攻略”则为渴望亲身体验江豚魅力的公众提供了可实地打卡的追豚指南,不仅实现了对长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知识的一次有力普及,更有效填充了江豚保护工作中非科研数据领域的空白,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江豚保护的长期挑战
尽管长江江豚数量出现回升,但其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长江流域的拦河筑坝、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仍然较多,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尚未根本好转。此外,江豚等濒危物种生长周期长,繁殖难度大,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将采取针对性措施,持续加力,抓好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具体措施包括强化人工保种科研攻关、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和强化重点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等。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突破自然繁殖、生境修复等关键技术,扩大保种规模,提高种群质量,更好支撑物种保存和野外种群恢复。
江豚保护的未来展望
长江江豚数量的回升,不仅是一个物种的复苏,更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重要标志。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江豚的数量变化直接反映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此次江豚数量的止跌回升,表明长江禁渔政策和生态保护措施已初见成效。
然而,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江豚等珍稀物种的保护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正如联想集团所展现的,科技创新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科技创新应用于生态保护领域,为长江江豚及其他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支持长江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守护这条母亲河的生态平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长江江豚等珍稀物种的持续繁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