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丨全球三亿不罕见,关爱从了解开始
国际罕见病日丨全球三亿不罕见,关爱从了解开始
每年的2月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识和关注。今年的主题是"点亮你的生命色彩"。罕见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种类繁多,全球约有三亿人受其影响。让我们一起了解罕见病,为关爱罕见病群体贡献一份力量。
“玻璃人”“小飞侠”“瓷娃娃”“蝴蝶宝贝”“黏宝宝”“木偶人”“月亮天使”……你是否听说过以上这些疾病?一个个美丽名字的背后,对应的却是残酷的罕见病。
什么是罕见病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通常是指发病率很低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065%-0.1%之间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
罕见病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发病率低的发生于各个系统疾病的统称。虽然单个罕见病的发病率低,但是种类多,目前已超过7000种,总的罕见病患病人数相当庞大。据统计,目前全球有三亿多罕见病病人,截至2024年2月,中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2000余万人,罕见病多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常危及生命。
罕见病的病因及危害
约80%的罕见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其他原因有:感染、过敏性反应、免疫异常等。约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约30%于5岁前死亡,常累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多为终身疾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常见的罕见病有哪些
我国于2018年6月和2021年9月分别发布了两批罕见病目录。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包含了121个疾病,而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则新增了86种罕见病,使得中国公布的罕见病目录疾病总数达到了207种。常见的罕见病如:
苯丙酮尿症(不食人间烟火)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氨基酸代谢病。
- 遗传病,婴幼儿期发病,基因缺陷导致;
- 智力发育落后,毛发颜色浅,尿液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饮食(需限制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水平)。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 好发于男性,大多为40-70岁的男性;
- 逐渐出现加重的肌萎缩无力、肌萎缩吞咽困难、喝水呛咳以及说话不清;
- “冰桶挑战”活动就是为呼吁大家关注该罕见病而风靡全球。
血友病(玻璃人)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
- 遗传病,常在儿童期起病;
- 临床特征为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
- 目前无法根治,避免出血至关重要。
部分罕见病的症状
瓷娃娃(成骨不全症)
患者骨质脆弱,会出现反复骨折,骨头畸形生长等症状。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
轻者出现无力或视物成双,重者视力下降甚至全盲。狼人症(先天性全身多毛症)
全身长满毛发,肤色黯淡,但生活和正常人是一样的。吸血鬼症(卟啉病)
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会感觉疼痛,并且起水疱血疱。袖珍人
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但智力正常。月亮孩子(白化病)
皮肤、头发等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黄白色。
罕见病离你我有多远
每个人都平均携带3个致病基因突变,一旦父母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宝宝。罕见病离你我并不遥远,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关注罕见病,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
如何防治罕见病
目前,仅有约1%的罕见病有有效治疗药物。根据罕见病的发病特点,注意以下几点,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罕见病:
近亲结婚可增加罕见病的发生率
国家婚姻法禁止三代以内的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鼓励适龄生育
高龄(≥35岁)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升高。扩展性携带者筛查
孕前或者早孕期进行遗传咨询,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对携带共同致病基因的高危夫妻进行植入前产前诊断和产前诊断。出生后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202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了国家新版医保目录,在最新的医保调整中,15种罕见病用药成功纳入医保目录,这一调整填补了10个病种的用药保障空白。这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重大好消息,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广泛的医疗选择,也为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
本文原文来自brain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