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开发磁共振诊断新方法,南大发现GP73标志物,肝纤维化检测迎来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0: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开发磁共振诊断新方法,南大发现GP73标志物,肝纤维化检测迎来突破
近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复旦大学步文博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开发出基于磁共振分子影像的无创诊断技术,通过识别新型分子标志物FAPα,实现了对肝纤维化的精准分级诊断。这一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在这一领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团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上升,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李婕教授团队针对这一临床挑战,开发了Agile 3+等新型无创诊断工具,为肝纤维化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慢乙肝合并MAFLD患者中,传统的无创评分模型如FIB-4、APRI、NFS等存在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李婕教授团队通过大规模队列研究,分析了3000多例肝活检样本的数据,发现Agile 3+在这一特定人群中表现良好。此外,团队还采用机器学习技术,结合多项指标开发出用于诊断进展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随机森林模型,显著提升了诊断效能。
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肝纤维化标志物。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GP73可用于单独预测肝纤维化的发生。当GP73临界值为150 ug/L时,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88.3%,均高于传统的甲胎蛋白(AFP)。GP73的表达量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相关,可动态监测肝病进展。
无创诊断技术的改进不仅能帮助更早期地识别出高危患者,还能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这些新型无创诊断工具有望成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首选方法,为全球数亿慢性肝病患者带来福音。
热门推荐
刘谦春晚魔术引争议:从"见证奇迹"到"过于简单"
南大校园打卡攻略:鼓楼VS苏州,谁更出片?
南京大学:从三江师范到世界百强
软科榜单揭晓:南京大学稳居全国第六!
敦煌银川动车首发,丝路文化探秘新体验
银川至敦煌动车首发:丝路美景一票直达
海南推动文旅融合和文化创新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海南一日游攻略:精选6处必玩景点
英夫利西单抗:川崎病治疗的新希望
新生儿川崎病护理全攻略
川崎病家庭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三亚海棠湾三日游:海滩、海底世界和热带雨林探险全攻略!
冬日打卡三亚海棠湾:三大景点玩转热带天堂
三亚海棠湾:春节前最佳出游攻略
代文:缬沙坦胶囊的正确打开方式
华润缬沙坦胶囊科学用药指南
银杏叶滴丸联合缬沙坦: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新选择
缬沙坦胶囊: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利器
大理旅游攻略:最佳时间、必游景点与实用建议
湖州的春天,鲜得不得了
长沙望城铜官窑古镇:千年瓷都展新颜
秋日探秘:长沙铜官古镇的文化瑰宝
秋冬自驾游打卡:江南天路、张北草原天路、海南环岛东线
春节去平潭岛,让感情升温!
揭秘松柏:为何能在秋冬季节保持常绿?
大年初二回娘家:传统习俗中的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
枫树为何成为秋天的颜值担当?
威斯康星大学揭秘:秋叶变色的秘密
怎么把微信数据导入excel表格
如何高效导出和管理微信聊天记录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