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从肝病到肝癌,36岁男子的病例敲响健康警钟
一年从肝病到肝癌,36岁男子的病例敲响健康警钟
2018年,36岁的黄星因长期饮酒和饮食不节导致肝功能异常,一年后竟发展为肝癌。这个案例警示我们,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2018年,36岁的黄星是一名刚开始创业的小老板,为了多拉些启动资金,他几乎每天都泡在酒桌上。妻子对他的身体也表达出了担忧,但黄星却认为自己还年轻,喝点酒第二天就能代谢干净,便也一直没有多想。
9月初,黄星的启动资金总算全部到位,他也正式开始进行第一个项目,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在了工作上,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久而久之,黄星的食欲也下降了不少,每次只吃一点点就会传来饱胀感,有时上腹部还会出现不太明显的疼痛,但黄星也只当是自己因为饮食不合理出现了胃病,买了瓶奥美拉唑后也就没再重视。
时间一天天过去,也许是吃得太少,黄星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甚至在应酬和开会时还会不小心睡着,完全没有精力应付工作。无可奈何之下,妻子只能每天都定时定点送饭过去,监督着黄星吃饭,甚至连应酬都会跟在一旁,替丈夫挡挡酒。
即便夫妻二人都做出了努力,黄星的身体情况却依旧没有好转,甚至食欲减退的情况还愈发严重起来。18号这天,黄星正在应酬,服务员端上一盆红烧鱼,黄星只是瞟了一眼浮在上面的油点子,就感到一阵反胃,跌跌撞撞跑向厕所吐了起来,妻子也跟了上去,在厕所外听着在里面传来的呕吐声,心中的担忧更被放大,第二天便将黄星连拖带拽地送去了医院。
经检查,黄星的肝功能结果为谷丙转氨酶(ALT) 60 U/L,谷草转氨酶(AST) 45 U/L,二者均超出正常值。同时肝脏B超显示肝脏回声增强,分布欠均匀,提示脂肪肝。肝脏弹性成像:肝脏硬度值6.2 kPa(正常值<6.0 kPa),脂肪衰减指数(CAP)258 dB/m(正常值<240 dB/m)。结合黄星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医生将他诊断为轻度酒精性肝病合并脂肪肝。
导致黄星出现肝功能受损的根本原因就是他长期饮食不节和饮酒的坏习惯,过量饮酒和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长期脂肪堆积会进一步引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根据他的情况,医生为他开具了保肝药物,并叮嘱他回家后一定要改变生活习惯,立即停止饮酒,定期进行复查,避免肝脏进一步损伤,否则有进展为肝癌的可能。这句话把黄星吓得不轻,毕竟自己还不到40岁,他可不想年纪轻轻就得上癌症。
回家后,黄星谨遵医嘱,酒局能推则推,推不了的只能以茶代酒,饮食上也格外清淡,每天还会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慢跑、爬楼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黄星乏力的情况明显改善,食欲也恢复了正常,身形也健康了不少,加上近来工作繁忙,他便将复查一事一拖再拖,直到彻底忘记。
2019年10月,黄星正专心致志地坐在电脑面前办公,突然感觉右上腹传来一阵疼痛,他用热水敷了十几分钟才稍稍有些缓解。这时他才想起,自己近来食欲也有些下降,看到油水稍微重一些的食物就完全提不起兴趣,他看了看手机屏幕里的自己,脸颊也有些凹陷。黄星想着大概是最近工作太累,肝病又复发了,第二天下午便在妻子的陪伴下前往医院检查,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肝功能:ALT 80 U/L,AST 100 U/L,TBIL 20 μmol/L,ALB 35g/L,PTA 60%。肿瘤标志物:AFP 800 ng/mL。腹部超声:肝右叶可见一直径约8cm的实质性占位,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可见实质性回声填充。
腹部CT增强扫描: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减退,考虑原发性肝癌。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内见充盈缺损,考虑瘤栓形成,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疾病——肝癌。
入目皆是冰冷又刺眼的白色,耳畔机器的滴滴声仿佛是黄星的生命倒数计时,他还不到30岁,这样的确诊结果实在让他难以接受。黄星泪流满面道:“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我?”他整个人像失了魂似的,双腿一软就跪倒在地,他大声质问道:“我烟酒早就戒了。去年查出转氨酶升高后更是每天坚持锻炼、清淡饮食,为什么肝癌偏偏不肯放过我!”
听到黄星的发问,医生也有些一头雾水。如果真如他所说,那确实没道理患上肝癌,他的病因究竟是什么?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医生又详细询问了黄星这一年来的生活细节,终于发现了端倪。
医生摇了摇头无奈道:“无知啊!肝癌并不是无缘无故找上你,你看起来做得面面俱到,但你还是在生活中忽略了三个细节,这才给了它可乘之机,临床上很多出现过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同样是在这三个地方栽了跟头,最后才会落得个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