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科院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三化路径与四共模式的实践探索
重庆市教科院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三化路径与四共模式的实践探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市教科院”)在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形成了“课程融通化、教学浸润化、实践融合化”的“三化”路径和“共情、共学、共行、共益”的“四共”模式。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内容散、过程虚、效果弱”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化”路径:系统解决师德师风建设难题
课程融通化:解决“内容散”的问题
重庆市教科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道—德—事”四部曲的发生机制,携手西南大学与本地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并实施“能量之学+智慧之学”两个阶段课程。“能量之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使自身状态渐入佳境;“智慧之学”课程用正确的价值观温润学生的心田,真正起到养心成性、培壅养根、立德铸魂的效果,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国家战略要求。
同时,重庆市教科院围绕课程体系框架开发了学习系统,精心打造了“忠孝之道”App平台,出版了适合职业院校师生“做中教、做中学”的新型活页式教材《美德传承日志》,制作了10000多个短视频。这些资源选材精良,聚焦主流媒体的经典栏目和中华传统题材的经典动画,并将其集成化、系统化、故事化、教育化,满足师生“人人时时处处”泛在学习的需要,深受师生喜爱。
教学浸润化:解决“过程虚”的问题
为解决师德师风建设“过程虚”的问题,重庆市教科院积极推进传承美德项目,遵循“读—写—讲—观—思—行”的“六个一”学习活动流程,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切实发现并解决自身的问题,进而真信、深信、笃信。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导师团队提供了全方位支持,确保学生能够沉浸在美德传承的实践中,实现深度成长与发展。“六个一”学习活动由浅入深,将美德培育从书面走向生活,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诠释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在试点实施阶段,项目组仅需通过全校教师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及班干部培训3场关键性培训,便能迅速激发学校的自我组织能力,实现项目的“自组织、自动化”落地实施。
实践融合化:解决“效果弱”的问题
为实现价值培育的持续实践与有效转化,重庆市教科院着力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在促进内驱力形成上,重庆市教科院在“六个一”教学实践中巧妙结合《美德传承日志》,从学生生命成长的深层次视角出发,系统性地梳理并优化了亲子、师生及同伴等多重人际关系。这一举措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从认知到行动的桥梁,切实解决了他们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困惑,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信心、信念与信仰,构建了一个“知—信—行”相互支撑、自动循环的美德培育体系。其次,在强化外驱力作用上,课程开发应用“德币”评价系统,采取指导教师水平等次评价和学生课程活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正向积分和实践加分,为评选“美德导师”“美德学生”提供依据。通过内、外驱力的协同作用,不仅增强了师生对美德传承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与认同感,更促进了“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等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深入贯彻。
“四共”模式: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生态
“四共”模式是重庆市教科院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又一创新举措,通过共情、共学、共行、共益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良性互动、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
- 共情:建立情感共鸣,通过各种活动和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 共学:共同学习提升,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 共行:共同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 共益:共同受益,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能够惠及所有参与者,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举措: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重庆市教科院的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例如,“忠孝之道”App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互动。《美德传承日志》教材则通过新颖的活页式设计,鼓励师生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成效显著:从重庆到全国的示范效应
自2021年试点实施以来,重庆市教科院的师德师风建设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目已顺利在重庆市轻工业学校、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等50多所职业院校落地生根,直接惠及师生群体30万余人。其丰硕成果不只局限于重庆本地,还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山东、辽宁、山西等20多个省份的职业院校教师国培、市培班进行了近百次的深入交流与分享。2023年暑期,项目进一步拓展至新疆巴音郭楞州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文化润疆”战略中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此外,该项目还深入西藏昌都、拉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青海涉藏地区,为职业院校干部教师提供了专业培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中的网络课程“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委员会采用;专题讲座“传承美德立德铸魂”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收录,在光明网举办的讲座直播活动中,吸引了超过10万人在线观看。此外,项目成果还受到了《重庆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充分展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与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重庆市教科院开创并精心打磨的“两创三化四共模式”,为职业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构筑了一套根本性、系统性且长效性的解决方案。自该模式试点实施以来,各试点学校的师德师风与学生学风均有显著的提升与转变,涌现出一大批美德导师、美德学生、美德家长,形成了美德传承的良好生态。未来,重庆市教科院将继续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将教师职业塑造为全社会尊崇与向往的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而稳固的人才与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