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病例激增,专家解析:如何识别症状、科学应对
甲流病例激增,专家解析:如何识别症状、科学应对
近期,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在全国多地呈现高发态势。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浙江、山西、吉林等地2024年12月报告的流感病例数更是创下新高,仅浙江一地就高达95894例。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及时识别早期症状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甲流早期症状识别
甲流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最短可为数小时,最长可达7天。其典型症状包括:
- 高热:体温可达39-40℃,常伴畏寒
- 全身症状: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 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
- 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
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的症状更为严重,传染性也更强。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而甲流则以高烧、头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要特征。此外,甲流的发病季节性更明显,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发现症状怎么办?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高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甲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自愈,但及时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是常用选择。这两种药物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最佳,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奥司他韦需要每天服用两次,连续服用5天;而玛巴洛沙韦只需一次给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必要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发热和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口服退热药和感冒药。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咳嗽或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甲流?
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每年秋季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及其家人。此外,日常防护措施也非常重要: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
-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 保持室内通风和清洁
-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甲流,其他成员应做好防护:
- 患者应单独居住,使用专用餐具并定期消毒
- 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 家庭成员可考虑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消毒重点部位
甲流虽然来势汹汹,但通过及时识别症状、合理治疗和有效预防,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面对甲流,不必恐慌,科学应对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