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训:磨砺意志、学习技能、培养国防意识
大学军训:磨砺意志、学习技能、培养国防意识
8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军训开训仪式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军训作为清华新生的“第一门必修课”,既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他希望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军训的价值和意义,自觉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学生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培养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那么,军训究竟有多重要?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何深远影响?
军训:个人成长的磨砺场
“军训虽然辛苦,但收获远大于付出。”这是许多大学生的共同心声。在军训中,学生们不仅要面对严格的队列训练,还要完成军体拳、定向越野、行军拉练、轻武器射击等军事技能训练。这些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雨暄,在参加大学军训时深有感触:“大学军训时间更长、训练任务更重,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心态上更加成熟,对国防观念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24级本科生刘天羽,在军训中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由于肢体协调性较差,她在踢正步时总是分不清左右,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整齐度。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加入突击队,专项练习踢正步。最终,她不仅克服了自己的弱点,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军训:国防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加强国防教育相关学科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防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国防观念。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军训团组织5000余名师生进行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夜间负重行军拉练。全程20公里的拉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能,更让他们深刻感悟到先辈们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
广东海洋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陈美希,在军训结束后将海军款的军训服洗净收藏。她说:“穿上军训服会让我们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军训。烈日下训练,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这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解放军平时训练多么辛苦。”
军训:实用技能的训练场
除了传统的军事训练内容,现代大学军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军训就包括了战伤自救与互救、心肺复苏实操和消防演习等培训项目。这些技能不仅在军旅生活中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成为救命的关键。
山东中医药大学则结合自身特色,将中医药专业教育与军训相结合。学校组建了“学生自训教官团”,这些教官经过严格考核认证,不仅具备基础的军事训练能力,还掌握中医急救知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军训:改革创新的进行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军训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军训就体现了这一趋势。军训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还加入了成才教育报告和团队训练营等活动。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军训的形式,也提升了军训的实效性。
然而,军训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当下,更在于长远。它培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责任。正如一位退役大学生士兵所说:“军训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站军姿、如何踢正步,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承担责任、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军训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全社会也应该更加重视和支持军训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