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三观正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三观正
“20多岁时,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无奈。”这是知乎上一个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响?”的回答。这个回答让人深思:父母的三观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另一个回答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父母从小就斤斤计较,对自己哭穷。她以为自己家里揭不开锅,突然有一天,父母却告诉她,家里买了新房。在这种假装很穷的环境里,她过得非常压抑,还很自卑。成年后,和男友吃饭,她说,“这杯西瓜汁很好喝”,男友开玩笑地回答:“15块一杯呢。”她竟然以为男友计较请客的钱,愤怒地摔出钱包。这个例子让人深深感受到父母的三观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性格。
每个家庭的三观都是相互传染的,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都的“摔狗门”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中年女子不仅把一个小女孩的狗狗摔死,而且她的5岁女儿对此一脸漠然。这个例子让人不禁担忧这个小女孩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一个孩子的未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三观对孩子的品行和性格有着深远的影响。智商可能是天生的,但品行很可能是遗传的。只有父母的三观正确理性,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善良且强大、温柔且独立的人。
独立性的培养
独立性,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也是一个优秀孩子的显著标志之一。它不仅仅关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关乎孩子心智的成熟、决策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不依赖他人的勇气。
从现实中来看,独立性恰恰是很多孩子所欠缺的。独立性的培养可从小事做起,比如给孩子分配合适的家务劳动,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样的参与和实践,能够慢慢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很多家长出于害怕孩子受挫的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想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这在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磨炼意志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家长要敢于让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指导他们正确面对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立刻替他们纠正。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能学会承担责任,增强自我反省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也是形成独立性的关键,家长可引导孩子先从小的决策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穿哪件衣服、吃什么水果等,再逐渐上升到更有挑战性的家庭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知道即使决策失误,也有机会改正,而不是被家长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此外,家长自身也应该成为独立性的榜样。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当他们看到爸爸妈妈独立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时,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这种能力。独立性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逐步放手,给孩子更多的尝试机会。只有让孩子经历了尝试和努力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学会独立。这种独立性不仅会帮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更会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财富。
情感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环节。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应该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表达情感,并且建立起积极的价值观。
所谓情感教育,一般是先从教孩子认识情感开始。家长应教会孩子识别和命名各种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恐惧。通过场景模拟、阅读、故事讲述和日常对话等方式,家长可帮助孩子理解情感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适当地表达这些情感。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生气时,家长可以指导他们用言语表达不满,而不是滥用暴力等肢体语言。情感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耐心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家长的任务是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经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仍能保持着乐观与坚韧。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使孩子在情感上更加成熟和自信。
而价值观教育,则是形成孩子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作为榜样,给孩子展现诚信、尊重、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借助新闻事件、历史故事等教育资源,与孩子讨论其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形成自己的看法。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个人性格、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因此,家长的引导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育策略。
言传身教的力量
董卿曾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这句话非常简单却又非常有力。在孩子懂事之前,父母的言行就已经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他们通过眼睛注视,通过耳朵倾听,通过模仿行为学习。
父母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即使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口中说出的一句话,可能会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这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母的三观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即使我们后来改变了自己的三观,但原生家庭的影响仍然存在。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用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的成长。
优秀的家庭需要始于陪伴,通过与孩子共同成长和学习,让他们成为善良、强大、温柔、独立的人。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心素质和生活品质,我们才能成为对孩子有爱、有尊敬的人。
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钱从哪里来?》这本财商启蒙绘本,孩子可以明白钱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劳动的成果。故事围绕着一只可爱的小狗展开,它和小朋友一样,想买心仪的玩具,可是它没有钱买。哪里有钱呢?小狗打算自己去找找,可是:拧开水龙头,没有钱流出来;天上也没有下钱;取款机不管怎么按,钱也没有从机器里出来;钱也没有像花一样开出来……钱,到底在哪里呢?
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孩子可以收获对金钱的认知,帮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同时更告诉了小朋友“钱”与“工作”的重要性。小朋友也懂得了爸爸妈妈的钱是披星戴月工作所得,不是爸爸妈妈手机一刷,或者有银行卡就有花不完的钱,很实际的一本财商启蒙绘本,入选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推荐书目,值得反复阅读。
结语
家庭教育在孩子三观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家庭的氛围、教育的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用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的成长。只有父母的三观正确理性,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善良且强大、温柔且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