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成效显著,将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成效显著,将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师负责制这一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模式正逐渐在我国落地生根。自2015年推进至今,建筑师负责制已在我国发展八年有余,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各地试点遍地开花,这一制度正在深刻改变着我国的工程管理模式。
什么是建筑师负责制?
建筑师负责制,顾名思义,就是建筑师受建设单位委托,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承担从项目规划、策划、设计、施工到运维全过程的技术咨询和管理工作。这种模式下,建筑师不再仅仅是设计图纸的绘制者,而是整个项目的“大管家”,需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这一制度的推行,既是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指标,更是回归建筑师执业本源、接轨国际通行实践的必由之路。
北京试点:建筑师负责制的实践样本
作为全国第六个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城市,北京自2020年6月启动试点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172个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超50家设计企业、150余名责任建筑师团队参与其中。
以海淀区明光村地区更新改造租赁住房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建筑师负责制,由潘悦担任责任建筑师。设计团队不仅承担设计总包,还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确保项目高质量落地。据统计,通过采用建筑师负责制,该项目设计质量明显提升,工程造价管控良好,工期更是缩短了6个月。
城市更新的“金钥匙”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建筑师负责制的作用尤为突出。这一制度与城市更新行动相辅相成,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城市更新行动,旨在通过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这一行动涉及范围广,从单体建筑到小区、社区、片区、城区更新,从街道到城市广场,从城市环境到自然环境,从交通到市政设施,从历史文脉保护与存量改造更新到扩建、新建,都需要建筑师提供综合性、专业性、陪伴式的服务。
建筑师负责制具有“两大六强”的特点,即范围大、责任大,以及引领性、龙头性、综合性、专业性、伴随性和平衡性强。这些特点使得建筑师能够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统筹协调多专业、多领域的工作,平衡业主、政府、公众多方的需求与利益,为城市更新提供全过程、伴随式的专业服务。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建筑师负责制的推行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市场主体的三方——政府、设计和建设方缺乏共识,设计方内部管理能力不足,企业与团队能力有待提升,建筑师的收费问题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各方沟通与协作,提升建筑师团队的综合能力,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指引。同时,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建筑师负责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经验的积累,建筑师负责制必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和建筑品质,还能推动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我国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