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用药错误排名第二,专家发布“4要3不要”安全指南
二甲双胍用药错误排名第二,专家发布“4要3不要”安全指南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二甲双胍位居严重用药错误报告第二位。为确保良好的血糖管理和减少不良反应,报告提出了“4要3不要”原则,具体如下:
4要
要注意服药时间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正确服用时间是在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而不是餐前半小时。这是因为缓释片的设计目的是在较长时间内缓慢释放药物,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如果在餐前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影响其缓释效果。
要补充维生素B12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引发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的缺乏可能导致贫血、神经损伤等其他健康问题。使用二甲双胍超过4年,尤其是出现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友,应每年检查1次血清维生素B12的浓度或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如适量吃动物肝、肉类、乳制品、鱼、贝类、蛋类等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制剂。
要关注特殊人群用药
- 老年人:老年人因肾功能下降,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
-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调整剂量。
- 妊娠期妇女:虽然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但考虑到对胎儿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建议首选胰岛素治疗。
- 哺乳期妇女:不建议使用,如使用需停止哺乳。
- 儿童:10岁及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但10岁以下儿童研究不足,不推荐使用。
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例如:
- 经肾小管排泌的阳离子药物,如氨氯吡咪、地高辛、吗啡、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奎宁、雷尼替丁、氨苯蝶啶、甲氧苄氨嘧啶、万古霉素等。
- 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或其他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甲状腺制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烟碱酸、拟交感神经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烟肼等。
- 氯磺丙脲在体内作用持续时间为24~48h,易发生低血糖。服用氯磺丙脲的患者在换用二甲双胍的最初2周要密切监测血糖。
- 二甲双胍有增加华法林的抗凝血倾向。
- 合用树脂类药物(如苏合香、血竭、乳香等)会减少二甲双胍的吸收。
3不要
不要擅自调整剂量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如果单次服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可以考虑每日分两次服用。二甲双胍的起始剂量一般为500mg/日,可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2000mg/日。成人普通片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毫克/天,而缓释剂型推荐最大剂量为2000毫克/天。
不要饮酒
酒精不仅可能会干扰血糖控制,还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因此不宜与酒精同时摄入。而酒精也可以抑制肝糖原分解和体内糖原异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如果大量饮酒,特别是空腹饮酒,会加重抑制糖异生反应和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在肝肾功能受损或伴有可导致机体缺氧疾病的情况下,服用二甲双胍期间饮酒,可能会导致乳酸中毒的风险增加。所以,服用二甲双胍期间,不要饮酒。
不要用茶水送服
茶与二甲双胍在药理学上并无直接关联,目前并没有明确研究表明茶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但为了确保药物发挥自身最佳疗效,建议不要用茶水送服二甲双胍。且二甲双胍有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浓茶也会,一旦出现胃肠道症状,很难分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胃肠不适。因此,服用二甲双胍最好是用白开水送服。如果实在想喝茶,可以在服药1~2小时后再喝。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但具体用药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患者不应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剂型。同时,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有些患者可能过分依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而忽视了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重要性。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