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萝卜章骗局:如何辨别印章真伪?
揭秘萝卜章骗局:如何辨别印章真伪?
“萝卜章”骗局频发,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如何辨别印章真伪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比如通过审视字体规范性、分析颜色自然度、观察形状精确度和注意角度微偏差,来快速识别真假印章。此外,还建议通过验证签约人身份、记录签约过程和引入法定代表人签字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让我们一起揭开“萝卜章”的神秘面纱吧!
“萝卜章”骗局:300亿大案引发的警示
2019年,诺亚财富曝出35亿元踩雷“承兴系”诈骗案。2019年7月,上海歌斐对承兴及买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上海金融法院强制共同被告人履行有关承兴债权基金项下承兴应收账款未偿还金额的付款责任,该款项因承兴进行欺诈活动而出现还款违约(承兴民事案件)。
2022年11月,“承兴系”实控人罗静因合同诈骗、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当时的一审判决书显示,罗静控制的“承兴系”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对京东、苏宁等公司的供应链贸易,以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骗取湘财证券、摩山保理、上海歌斐、云南信托、安徽众信在内多家机构的融资款。截至案发,共计骗取300余亿元,实际造成88亿余元损失。其中,上海歌斐损失34亿余元。
如何辨别印章真伪?
印章真伪鉴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常需要通过比较检材与样本印文,判断存疑材料上的印文是否为同一枚印章盖印形成。具体检验方法包括:
字体规范性:真印章的字体通常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字体,而假印章可能在字体选择上存在偏差。
颜色自然度:真印章的颜色分布均匀,边缘清晰;假印章可能颜色不均,边缘模糊。
形状精确度:真印章的形状规则,尺寸标准;假印章可能存在形状不规则、尺寸不符等问题。
角度微偏差:真印章在多次盖印后,由于印章和纸张的接触方式不同,可能会产生微小的角度偏差;假印章由于是复制的,每次盖印的角度可能完全相同。
如果对公章的真伪性存疑,可以到广东明鉴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该机构已入册广东省高级法院及各地市中级法院名册,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出具的鉴定报告在全国具有法律效力。
印章制作行业标准:智能印章的防伪革新
为规范电子印章及智能印章行业应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共同制定了9项标准,填补了电子印章及智能印章行业应用标准的空白。新一代智能印章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增强了印章的全生命周期防伪能力,有效遏制了“假印章、假公文、假证件”等违法犯罪活动。智能印章制作单位和使用单位需要向全国电子印章管理与服务平台备案,以确保智能印章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法律法规:个人印章的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经过公安机关备案的个人印章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即宣告成立。个人印章要具备法律效力,必须经过备案或公证,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文章还提到,印章包括公章和私章,前者由国家实施备案管理,后者则没有实施备案管理。
防范措施:构建安全用章体系
除了通过技术手段辨别印章真伪,企业和个人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范“萝卜章”骗局:
验证签约人身份:确保签约人有合法的签约权限,避免与未经授权的人员签订合同。
记录签约过程:通过录像等方式记录签约过程,为可能的纠纷提供证据。
引入法定代表人签字:在重要合同中,除了加盖印章,还应要求法定代表人签字,增加合同的有效性。
建立印章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印章管理制度,包括印章的保管、使用审批流程等。
定期检查印章:定期检查印章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萝卜章”骗局频发,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通过了解印章真伪鉴别的方法,关注最新的行业标准,以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此类诈骗的侵害。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印章造假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