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西栅:一座活着的水乡古镇
乌镇西栅:一座活着的水乡古镇
乌镇西栅的清晨,总是从章叔叔的糯米酒香中醒来。
章叔叔是西栅的一位老居民,经营着一家小小的酒铺。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起床,点燃炉火,开始一天的酿酒工作。酒香四溢,吸引着早起的游客和居民。章叔叔的酒铺不大,但却是乌镇西栅的一个缩影——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乌镇西栅:一座活着的水乡古镇
乌镇西栅,这座拥有70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与东栅相比,西栅是经过整体规划和改造的区域,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这里不仅保留了古建筑的风貌,还增加了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项目。
走在西栅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百年前的中国。河边是古老的水车,每一转动都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过去。然而,当你抬头望向远处,却能看到现代化的灯光和设施,为这座古镇注入了新的生机。
从江南古镇到数字经济新高地
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这个千年古镇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如今的乌镇,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旅游景点,变成了全球瞩目的数字经济新地标。
据统计,2023年,乌镇镇全年接待游客716万人次,同比增长561%,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完成数字经济制造业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38.9%,增速位列桐乡第一。蓬勃的数字经济为乌镇乃至桐乡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投资额急剧攀升,依托乌镇峰会的红利释放,桐乡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实现了从51亿元到268亿元的大幅跃升,成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挑大梁”的新动能。
创新驱动: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催生新的魔法效应,除了数字经济、会展经济在乌镇“风生水起”,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作为乌镇“金字招牌”的文旅产业也呈现出融合化、智慧化等新趋势,进一步提升了小镇的软实力。
“走起!去乌镇赶一场戏剧节!”从2013年走到2023年,“乌镇戏剧节”俨然成为乌镇文旅产业的一张新名片。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流量就意味着线下客流。面对这巨大的风口,乌镇也坐不住了。在这一背景下,依托数字技术,乌镇在戏剧节的基础上做了“加法”,如青年竞演决赛采用网络VR全景同步直播,并设立VR直播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实时感受决赛的演出,深入体验戏剧艺术的魅力。这种数字化手段不仅拓展了观众的参与方式,还为戏剧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乌镇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拥有各种规模大小酒店二十余家,触“网”升级后的酒店不仅引用了“安睡号码”智能床垫,助力每一位客人深度入眠,在床品上更是植入“芯片布草”,使布草流转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且景区内所有餐厅、民宿的食材均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并通过一物一码的二维码技术确保酒店餐饮食材安全、健康、可溯源。
这些年,乌镇还先后建成了木心美术馆、乌镇大剧院、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等一批重点展馆,让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看点十足,精彩不断。
章叔叔的守望
傍晚时分,章叔叔坐在店门口,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他见证了乌镇西栅从一个宁静的水乡小镇,变成如今繁华的旅游胜地。然而,最让他欣慰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乌镇西栅始终保留着那份独特的江南水乡韵味。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看着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章叔叔感慨地说,“但不管怎么变,乌镇还是那个乌镇,那份水乡的宁静和美好,永远不会变。”
乌镇西栅,这座千年古镇,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保留了古朴的水乡风貌,更拥抱了现代科技,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国际互联网小镇”。而像章叔叔这样的老居民,正是乌镇西栅最温暖的人文风景,提醒着人们,在这片快速发展的土地上,那些最质朴、最动人的生活气息,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