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古桥到文创: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新生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8: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古桥到文创: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新生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这条千年水道的南端点和浙东运河的西端起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这里不仅是杭州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大运河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漫步在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古代杭州的繁华与现代都市的融合。

01

拱宸桥:运河文化的见证者

拱宸桥,这座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静静地横跨在运河之上。桥长98米,高16米,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的设计,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则有12.2米宽。桥的东岸是运河文化广场,广场上六幅浮雕讲述着运河的古老历史,钱运茶馆则是一处仿古建筑,每当夜幕降临,附近的居民便走出家门,在广场上休憩,越剧迷则在广场的“曲艺杂坛”尽情展示才艺。

02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市井生活的缩影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这片7.83公顷的土地上,浓缩了杭州近现代的历史风貌。这里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从沿运河的住家、合院式传统民居,到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几乎涵盖了近现代中国的各种建筑风格。这片街区不仅见证了杭州近现代工业的发展,也承载着几代杭州人的生活记忆。

03

博物馆群落:运河文化的传承

坐落于大运河边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由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组成,自2009年陆续建成开放以来,秉持“保护+创新”理念,以刀剪剑、扇、伞及杭州地区的手工艺和工艺美术传统文化为主题特色,通过历史文物和当代艺术精品的收藏陈列,以深耕厚积的学术研究、活态多元的展示传播、丰富新颖的公共参与活动,努力打造工艺美术与非遗保护的展示窗口、交流平台和行业桥梁,于2020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迈进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面临着推动工美馆继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新起点上,陈刚提出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思路,对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进行局部改陈和多媒体提升。“在保持展品和参观路线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生动的故事讲述和重点突出的展示手法,改造局部表现方式,增设数字化场景和互动体验,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感,使博物馆常看常新,持续焕发活力。”

为了让博物馆更吸引人,尤其是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陈刚表示,工美馆一直坚持创新发展,让博物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工美馆结合其他几个馆区的主题特点设计了代表四个馆的IP形象,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结合,打造“不见(与“剑”字同音)不散(与“伞”字同音)”主题;结合中国扇博物馆和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打造“尽善(与“扇”字同音)尽美”的故事。这些IP形象被应用到基本陈列和博物馆的宣传推广里,还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让观众有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工美馆作为大运河遗产区的专题博物馆,在传承运河文脉、弘扬工匠精神、增进民生福祉、展示国家形象等方面持续深耕创新。立足当代生活与文化交流,构建“工美特色”临展体系,以品牌化、系列化、特色化展览展示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承与生活应用。

“今年,我们将陆续推出‘秘境之地——四川甘孜文化展’‘江南三织造文化展(暂名)’‘祝大年艺术展(暂名)’‘罗洪文陶瓷艺术展(暂名)’等原创展览项目。”同时,以“一馆一特色”原则打造博物馆“第二课堂”,继续深化“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等教育品牌项目,设计开发“妙手博物馆”系列精品博物馆课程,提升“线上+线下”公共服务水平,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博物馆。陈刚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打造一个‘不见不散’的博物馆,邀请大家都来参观;也希望给大家呈现一座‘尽善尽美’的博物馆。”

04

文化活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一年可承办1200余场文化活动,包括“大运河国际诗歌节”“运河拱宸茶集”“书香守岁”等品牌活动,将传承大运河文化融入百姓的生活。春节期间,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各类非遗和年俗活动轮番上演,从写福送福到舞狮表演,从传统技艺体验到国潮文创市集,丰富的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杭州的年味与文化魅力。

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这片承载着杭州记忆的土地,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千年运河的脉动,也可以领略到现代都市的活力。无论是漫步在古意盎然的街巷中,还是驻足于充满创意的博物馆内,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文化共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