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四高人群运动锻炼指南
国家卫健委发布:四高人群运动锻炼指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为“四高”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提供了科学的运动锻炼指导。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这四类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据统计,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5%,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9%,成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约为35.6%,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3.3%。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是这些慢性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科学的运动锻炼对于“四高”人群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运动原则
“四高”人群在进行运动锻炼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方式。推荐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抗阻训练:抗阻训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水平。推荐的抗阻训练包括哑铃、弹力带、自重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能够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推荐的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太极、拉伸运动等。
运动方案
“四高”人群的运动方案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或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运动频率:每周3-5次,保持运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运动强度:建议选择中等到较大强度的运动。运动时的主观疲劳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感觉有些吃力但还能自由说话通常是合适的强度。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时间。
运动方式: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形成全面的运动方案。例如,可以安排每周3次有氧运动,2次抗阻训练,每天进行柔韧性练习。
注意事项
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应监测血压,确保血压在安全范围内。如果血压过高,应暂停运动。
运动强度调整: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特别是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应从较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避免危险动作:避免屏气、过度用力等可能导致血压骤升的动作。在进行抗阻训练时,注意呼吸节奏,避免憋气。
运动环境:选择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确保运动安全。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建议在餐后1-2小时再进行运动。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但避免大量饮水。
案例分享
张阿姨今年58岁,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每周进行3次快走(每次40分钟),2次抗阻训练(每次30分钟),并每天进行10分钟的拉伸运动。经过3个月的坚持,张阿姨的血压和血脂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体重也减轻了5公斤。她表示,科学的运动不仅帮助她控制了病情,还让她感觉更有活力了。
运动是“四高”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应与健康饮食、合理用药等措施相结合,形成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同时,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