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自清和老舍带你领略经典之美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8: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自清和老舍带你领略经典之美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两篇经典散文不仅是教材的重点篇目,更是学习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的典范。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领略他们笔下的自然之美。

01

朱自清的《春》:生机盎然的景物描写

朱自清的《春》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修辞,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文章开头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喜悦。

在描写春草时,朱自清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里,“偷偷地”和“钻”两个词赋予了小草以人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春草破土而出的生机。而“嫩嫩的,绿绿的”则通过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草的柔软和清新。

春花的描写更是精彩绝伦:“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展现了春花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还通过色彩的对比,让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春风的描写则充满了诗意:“‘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里,朱自清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并将其与比喻相结合,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既点明了春风的温暖,又赋予了春风以温柔的情感。

02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温晴静谧的景物描写

与朱自清的《春》相比,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展现了一幅温晴静谧的冬日画卷。文章开篇就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在描写济南的山景时,老舍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小山比作“小摇篮”,写道:“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还赋予了小山以慈祥和呵护的情感。

雪景的描写更是别具匠心:“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里,老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树尖上的雪比作日本看护妇的帽子,既形象又新颖。而“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通过比喻和拟人的结合,展现了雪后山景的层次感和美感。

03

对比与赏析:两位大师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比《春》和《济南的冬天》,我们可以发现两位文学大师在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上的异同。朱自清的《春》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和色彩的运用,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更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通过拟人和比喻的巧妙运用,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与静谧。

两位作家都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但朱自清的比喻更倾向于色彩和动态的描绘,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而老舍的比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如“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学习这两篇经典散文,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还能培养我们对自然美的观察和感受力。朱自清和老舍用他们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静谧,让我们在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美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