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向中西部省会城市,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人口流向中西部省会城市,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2023年,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中西部省会城市。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人口分布格局,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口流动新趋势:中西部省会城市成“人口磁石”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人口增量高居全国首位,达到21.9万,成为当前冲刺人口千万的城市中距离目标最近的城市。郑州紧随其后,人口增量达到18万,不仅反超西安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常住人口总量更是首次突破1300万大关。成都也不甘示弱,常住人口增加13.5万,在2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人口增量排名第一,并且与常住人口第三城北京的差距缩小至50万人以内。
这种人口流动的新动向,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尽管一线城市人口增长由负转正,但二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成为人口增长“主力军”的局面仍未改变。2023年,18个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就增加了120万。
人口流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人口流入为中西部省会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2023年,川渝两省市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6%,分别比大湾区(不含港澳)、京津冀、长三角高1.1个、0.9个、0.3个百分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9个分指数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科技创新共建共享指数增长最为强劲,达到160.3,较上年大幅提高25个点。
西安作为超大城市,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2%,经济表现亮眼。郑州所在的河南省,农村互助养老等社会服务发展迅速,显示社会事业投入加大。这些都为人口流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人才引进政策释放人口红利
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当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据统计,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城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中,19个城市的人才福利政策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海口增幅最大,从2016年的3项增长到了2024年的12项。
具体来看,住房保障、一次性补贴等福利政策得分显著上升。一次性补贴得分从1.44上升到3.05,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给予本硕博乃至专科人才1万到10万不等的金额补贴;住房保障得分增长其次,表现为人才公寓的普及与力度加大的租房补贴。
新兴产业崛起创造就业新机遇
中西部省会城市在新兴产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也为人口流入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4版)》显示,中西部地区如湖北、湖南、贵州等省级行政区展现出强劲追赶势头。大数据产业核心收入总规模达30.8万亿元,年增长率有望保持20%以上。
以成都为例,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背后是成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优质教育的成果。成都不仅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还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落户,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未来展望:人口红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人口持续流入,中西部省会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人口增长将为城市带来更充足的人力资源,为产业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人口集聚效应也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从长远来看,这一人口流动趋势将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西部省会城市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更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