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教你二胡把位技巧
刘天华教你二胡把位技巧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刘天华先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更是中国二胡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二胡从民间乐器走进了音乐课堂,成为一门系统化的学科。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天华先生的脚步,学习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技巧——把位技巧。
从民间到课堂:刘天华的二胡教育革新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自幼受到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后又系统学习了西方音乐理论,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背景,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和教育革新奠定了基础。
1922年,刘天华受聘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开始了他的音乐教育生涯。他深知,要让二胡这门传统乐器焕发新生,就必须将其纳入正规的音乐教育体系。因此,他借鉴西方乐器的教学方法,对二胡的演奏技巧和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革新。
把位技巧:二胡演奏的核心
在刘天华之前,二胡的演奏技巧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刘天华借鉴了小提琴的演奏法,对二胡的把位技巧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和创新。他不仅改良了二胡的制作材料和技术,还发展了把位概念,使得二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轮指:从琵琶到二胡的创新
在众多把位技巧中,轮指是刘天华先生的一项重要创新。他将琵琶演奏中的轮指技巧巧妙地移植到二胡上,开创了二胡演奏的新天地。
轮指,顾名思义,就是从三指开始,依次到一指按同一音位的演奏方法。其特点是能发出空灵、通透的听觉效果,特别适合表现自然界的鸟语花香等意境。
以刘天华先生的代表作《空山鸟语》为例,其中就有典型的轮指运用:
在乐谱中,三个标记为1的音符,分别用三指、二指和一指依次演奏。这种演奏方法不仅使音色产生变化,还增强了乐句的情感表达。
掌握轮指的关键
要掌握轮指技巧,有三个关键环节需要注意:
滑按:轮指演奏时,手指不能直接按弦,而是以滑按的方式进行。从三指到一指,要以滑行的方式依次进行,这种滑行是以上行的方式进行的,即从低音滑向高音。如果直接按弦,便失去了滑音的效果。
指位准确:轮指的最本质要求,是固定的指位音分别用三个手指来完成的。从三指到一指,发出的必须是同位音。例如前面所举的1音演奏,无论是三指还是一指,都必须是1音的准确音高。实践中,音准的把握是轮指演奏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由于轮指是以滑指的方式进行的,极容易出现本音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而本音的偏高或偏低,都在音准上失去正确的表达,因此,音准,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把握准确。
运指速度:轮指的速度要与乐曲的节奏相匹配。有些乐句可能需要在一拍内完成三个音的轮指,这就要求演奏者加快手指的滑动速度,同时保持各指间速度的均匀。
实践练习建议
轮指的练习,应从慢练开始,待动作规范熟练之后,再逐渐加快速度。例如在《姑苏春晓》曲子中的这一乐句:
三个1音为一拍音,这就要求轮指的速度要相应加快,必须要在一拍内来完成,由于速度的加快,音准的把握难度相对增加许多。这就要求在演奏这一乐句时,轮指从三指到一指不仅速度要加快,而且各指间的速度必须要均匀,不能出现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情况。
结语:传承与创新
刘天华先生对二胡把位技巧的革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更为后世的二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者,掌握刘天华的把位技巧,都是提升演奏水平的关键。让我们以刘天华先生为榜样,不断探索和创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