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泥土》热播:三代农民演绎四十年农村变迁
《故乡的泥土》热播:三代农民演绎四十年农村变迁
《故乡的泥土》是一部聚焦“土地”和“粮食”两大主题的当代农村剧,以三代农民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变迁。该剧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河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出品,导演习辛执导,演员阵容包括马藜、张粟、刘佩琦、闫学晶等实力派演员。
剧情简介
1977年冬,青梅竹马的春雪和麦茬相约一起参加高考。考试前夕春雪家中突遭变故,不得已嫁给了金沙窝村的高石条。麦茬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麦茬的父亲梁传根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一直在寻找当年的部队。春雪婚后遭遇家庭暴力,提出离婚,通过招工进入县里的服装厂,却因流言被厂里开除,走投无路之时被幼时的伙伴条子所救,回村成立了自己的缝纫社,重燃对生活的渴望。在外闯荡的麦茬学到了一手烧砖技术,在县委栗书记的鼓励下,回到家乡搞活了村里废弃的砖窑。在春雪和麦茬的带领下,贫穷的小山村成了省里经济发展示范村。梁传根找到了自己的部队,春雪也渐渐对麦茬重新打开了心扉。进入新世纪后,砖窑和服装厂被关停,春雪的女儿高天骄毕业回村,意识到土地和粮食才是农民的根,带领村民发展种植绿色粮食蔬菜,成功进行产业转型。
《故乡的泥土》海报
分集剧情
第1集
1983年,金沙窝村村支书高海堂为儿子高石条筹办婚礼。与此同时,村民李双河带领众人推动包产到户政策,与高海堂发生冲突。另一边,新娘杨春雪在与父母的激烈对抗中,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嫁给高石条。而梁家,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风波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挣扎之中。梁麦茬看着病榻上的父亲,心中充满了愧疚与决心,他誓要为改变命运而努力。
第2集
李双河的父亲因病情恶化去世,杨春雪与梁麦茬的情感纠葛也在悄然上演。高石条对杨春雪痴心不改,一心渴望与她共结连理。另一边,李家的人因高海堂与家族间的旧怨,认定是他气死了李双河的爷爷,纷纷撺掇李双河去找高海堂理论。梁麦茬因对高家不满及对杨春雪的爱慕,冲动之下放火烧了高家的柴棚。梁麦茬在街头偶遇梁麦收,简短交代后匆匆离去。李银牛得知梁麦茬逃跑的消息后,立即向高海堂报告。张公安带着人一路追赶,直至村外,梁麦茬不慎失足落入河中,生死未卜。
第3集
梁传根在病榻上苏醒后,满心焦急地想要见到儿子梁麦茬。梁麦穗和梁麦收面对父亲的追问,心中满是忐忑,却终究敌不过梁传根的执着。梁麦穗含泪道出了梁麦茬因一时冲动放火烧高家,如今正被公安追捕的真相。另一边,高海堂在苏书记的严厉批评下,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家中。兰花见丈夫情绪低落,温柔地劝慰着他,试图抚平他内心的创伤。高海堂对于包产到户的政策心存疑虑,他担心这一变革会破坏村集体多年来的积累,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兰花见状,轻声细语地安慰他,建议他顺其自然,能拖一天是一天,同时提醒他要顺应形势,不要与上级硬碰硬。
第4集
在那个被古老习俗与新时代洪流交织的小村庄里,杨春雪的命运似乎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握住,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深渊。面对父母的以死相逼,她最终含泪答应了与高石条的婚事,但心中的抗拒与绝望如同寒冰般难以消融。婚礼之日,杨春雪身着红妆,却面无喜色。在跪拜仪式上,她坚决地拒绝了高石条,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新郎,高石条对她施以暴力,拳脚相加。高奶奶与黑婶闻声赶来,及时制止了这场闹剧,将杨春雪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高奶奶用她那慈爱的目光和温暖的话语,试图抚平杨春雪心中的创伤,让她勉强同意继续完成婚礼流程。然而,杨春雪的心中,却始终难以释怀对梁麦茬的深情与对高家婚姻的抗拒。
第5集
在那片被煤尘与汗水浸染的土地上,梁麦茬与他的工友们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幽暗的煤窑之中,他们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渺小与坚韧。每日的劳作换来的不是沉甸甸的钞票,而是一张张象征着未来希望却又遥不可及的白条。半年一次的工资发放制度,让梁麦茬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虑,但他深知,在这座黑煤窑里,他别无选择。与此同时,在遥远的金沙窝村,杨春雪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不再是那个绝望地想要以死明志的女子,而是逐渐融入了这个新家,用她的勤劳与善良赢得了高奶奶的赞赏与喜爱。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这个简陋却温馨的家时,杨春雪便已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她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让高家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演职员表
演员表
马藜 饰 杨春雪
张粟 饰 梁麦茬
刘佩琦 饰 高海堂
闫学晶 饰 兰花
张龄心 饰 王军花
林傲霏 饰 高石条
赵恒煊 饰 梁传根
白卉子 饰 高天娇
许金言 饰 袁二旦
王丽云 饰 陈秀霞
许文广 饰 杨忠义
施大生 饰 苏长远
邵峰 饰 李东山
苇青 饰 二奶奶
李明 饰 李双河
田玲 饰 黑嫂
职员表
- 出品人:薛继军
- 制作人:安宁、习春江
- 导演:习辛
- 副导演(助理):明鹏
- 编剧:田运章、刘小伟、胡守文
- 摄影:罗文
- 剪辑:孙彤
- 道具:方根保
- 造型设计:陈小椿
- 服装设计:刘莹
- 灯光:张建华
- 录音:徐海涛
- 场记:乔亚楠
角色介绍
杨春雪
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因重男轻女观念以及经济原因,将她作为换取彩礼的筹码,嫁给了邻村村支书的儿子高石条。在被县服装厂开除、走投无路之时,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回村成立了缝纫社,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服装厂。
梁麦茬
冀中平原金沙窝村的一名村民,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梁传根曾是一名军人,在战场上受伤而失去记忆,被误认为是“逃兵”,母亲则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梁麦茬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伙,与杨春雪青梅竹马,两人感情深厚。
高海堂
金沙窝村的老书记,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他自13岁起就担任地下小交通员,为革命事业传递情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民兵队队长,积极参与战斗,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解放后,他更是长期担任金沙窝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
兰花
村支书高海堂的妻子。作为高海堂的妻子,兰花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她从不炫耀自己的付出,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庭的忠诚和爱。兰花在剧中展现出极强的勤劳品质,无论是家中的琐事还是田间的劳作,她都亲力亲为,从不抱怨。
音乐原声
歌曲名:《故乡的泥土》
做词:胡小喃
作曲:胡小喃
演唱:胡小喃
备注:主题曲
歌曲名:《海生月明》
做词:胡小喃
作曲:胡小喃
演唱:胡小喃
备注:插曲
歌曲名:《日月家园》
做词:浮克
作曲:浮克
演唱:高晶
备注:片尾曲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从1975年开始,田运章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诗歌、散文和小说直到现在。《故乡的泥土》这部作品最初构思、创作于2008年,是一部50集近百万字的剧本——那年田运章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开始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创作难度较高的大部头。2014年,田运章对《故乡的泥土》进行二度创作。这一次,他要将百万字的剧本,改成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写到30万字左右,他学会打字,开始用电脑写作。经过6年的写作和精心打磨,2020年,60万字长篇小说《故乡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谈到这部剧的创作初衷,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就是土地、粮食、故乡。这既是《故乡的泥土》所要表现的三个重大主题,又是这部剧与众不同的独到的地方。直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所以才能让亿万观众共情,引发他们的怀旧情绪和强烈共鸣。
制作过程
这部剧从策划到拍摄完成播出用了将近四年时间,其间光是采风就持续了大半年。确定了创作方向后,为了梳理农村发展脉络、加强政策性学习,剧组还采访了河北省社科院农村问题专家;多次前往河北正定塔元庄、无极齐洽村等地与村民、老书记座谈。
2024年11月,该剧由40集变更为32集。
播出信息
2024年11月2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广播电视台、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研讨会在京举行。
播出详情
- 播出日期:2024年11月13日
-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档播出)
收视率
《故乡的泥土》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收官,平均收视率1.13%,平均收视份额5.52%。
剧集评价
《故乡的泥土》中的重头不光只有男主角和女主角,其他所有人物只要出场的,没有一个人物没有故事、没有一个人物不鲜活。所有人物都有角色定位,将关系的复杂性、是非之间的矛盾性展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矛盾设计上来看,双方都有理、对错难分,但最后观众能够从情感角度上达到统一,艺术当中的辩证法用得非常好。在这个意义上,农村题材剧看似没职场剧中的矛盾那么尖锐,但实际上,农民对生活的理解程度、对生命的理解程度、对人生意义的理解程度是最质朴、最深刻的。”(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 评)
这部剧没有把对立双方脸谱化,也没有构建善恶对立或者是非对立。高海堂面对改革最初的迟疑,不是出于个人的利益,或者是观念的束缚,相反,他也是从保护群众利益出发考虑的。电视剧通过金沙窝这一北方农村的改革,从更深的层面揭示出了具体改革逻辑。(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