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三尖瓣修复:3款产品获CE认证,国产器械加速研发
经导管三尖瓣修复:3款产品获CE认证,国产器械加速研发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三尖瓣反流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陆方林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上,详细介绍了三尖瓣反流的最新介入治疗方法,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反流是指在心脏的功能过程中,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三尖瓣在关闭时未能完全密封,导致一小部分血液从右心室逆流回到右心房的现象。这种状况通常是轻微的,对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不会造成显著影响。但严重时,会引起左心衰和右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肺血减少→左心充盈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左心衰;右房容量及压力负荷增高→体静脉压增高→脏器静脉淤血、体腔积液,出现右心衰。临床上患者出现活动耐力下降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下肢浮肿、腹水、胸腔积液、腹胀、消化道出血、皮肤溃烂、全身瘙痒、三系减少、恶液质等右心衰表现。
三尖瓣反流的最新介入治疗方法
目前,经导管三尖瓣修复装置大多数都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仅有三款产品(Cardioband 、TriClip 、PASCAL)成功上市,并获欧洲CE认证。这三个产品最早是应用于二尖瓣修复手术。
TriClip
TriClip是一种经导管三尖瓣修复装置。bRIGHT研究30天随访结果显示:纳入的389例患者经治疗后,有77%患者TR低于2级,2.5%患者30天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TRILUMINATE Pivotal是首个评估TEER装置的RCT研究,一年随访结果显示:TriClip未降低全因死亡率,但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TR严重程度。
PASCAL
PASCAL也是一种经导管三尖瓣修复装置。CLASP TR研究一年随访结果显示:纳入的65例患者经治疗后,有86%患者TR低于2级,1年全因死亡率为10.8%,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为18.5%。在预后方面,治疗组效果还是优于药物组。
Cardioband
Cardioband是另一种经导管三尖瓣修复装置。在Cardioband早期可行性研究一年随访结果中,37例重度及以上TR患者,73%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TR等级为中度或更低,1年随访心血管死亡率为8.1%,KCCQ得分提高19分。
除了上述国外器械在临床的应用,以K-Clip、DragonFly为代表的国产创新介入三尖瓣修复器械也不断涌出。
未来展望
虽然三尖瓣领域目前有很多器械应用于临床,但经导管三尖瓣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还需要重新认识这种疾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尖瓣反流的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