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科普:护心健体
心血管系统科普:护心健体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负责输送血液的重要网络,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清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以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以及利用免疫机制防御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机体生存最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由于血液循环,血液的全部机能才得以实现,并随时调整分配血量,以适应活动着的器官、组织的需要,从而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循环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最后将导致机体的死亡。
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它的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似。心脏的内腔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为左右不相通的两半。心腔可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部分。左心房和左心室借左房室口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借右房室口相通,同时在左房室口周围附有二尖瓣,右房室口周围附有三尖瓣,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房。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开口,左心房上有肺静脉的开口。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在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起始处分别有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能防止血液从动脉逆流入心室。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为左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如发生病变(痉挛、硬化、血栓形成)可因其供血区供血不足而引起心绞痛,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塞。
心脏由心肌组成的动力器官。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即心肌本身具有产生节律性兴奋与收缩的功能,不受中枢神经所支配。心脏有节律的收缩或舒张活动称为心搏。每分钟心搏的次数叫心率。成人安静时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钟,儿童的心率较快,15-16岁以后才接近成人,一般女子的心率较男子稍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安静时的心率较慢。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每一次心室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正常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60-80毫升,每分输出量为4500-5000毫升左右。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大部分。动脉是血液由心脏射出后流往全身各器官时所经过的的管道,其管壁较厚而有弹性,能承受内部的压力;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静脉的容量很大,通常可容纳全部循环血量的60-70%,故有容量血管之称;毛细血管是介于动脉和静脉末梢之间的管道,几乎分布于全身的各个器官。毛细血管管径细小、管壁薄,通透性大,有利于血液和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如何保护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定期体检。心血管系统拥有许多血管,这些血管将各种各样的物质运送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在这些物质中有氧气、燃料(葡萄糖)、建筑材料(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被称作毛细血管的微小血管在肺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我们的血液就得到了氧气,与此同时,肺部的二氧化碳则被我们呼出。这些血管伸入心脏,而心脏则将血液挤压至全身上下各个细胞。在各个细胞处,血管形成一个毛细血管网络,为细胞输送氧气和其他养料并带走细胞中的代谢废物。氧气以及葡萄糖是身体的各个细胞制造能量所必需的物质;而细胞中的代谢废物则是指二氧化碳和水。
心血管病的预防:
-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过量酒精对心血管的损害
-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 胸痛或不适: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 胸闷、气短:特别是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
- 心悸:心跳过快或不规则
- 晕厥或头晕:可能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在等待救护车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剧烈活动
- 如果有条件,让患者吸氧
- 可以考虑让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
心血管系统通过精密协作确保机体正常运作,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护其功能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维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