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选购首饰需谨慎:镍铅汞等有害物质或存健康风险
双十一选购首饰需谨慎:镍铅汞等有害物质或存健康风险
双十一期间,许多人会在网上选购各类首饰,但你是否知道,有些看似漂亮的首饰可能暗藏健康风险?比如镍制首饰、含铅珠宝和汞合金首饰,这些“毒首饰”长期佩戴可能引发皮肤癌等严重疾病。专家提醒,购买首饰时务必关注材质和安全性,避免购买来源不明、价格低廉的饰品,以防“慢性中毒”。保护皮肤健康,从正确选择首饰开始。
饰品变黑是排毒还是另有原因?
周阿姨今年52岁,上个月生日的时候女儿送了她一对银手镯,她对此爱不释手,天天都戴着。上周她因为病毒性感染发了高烧,结果第二天烧退后就发现整个手镯都被“烧黑”了。出门买菜的时候,周阿姨跟邻居说起来这事,没想到邻居大呼这是好事:“早听闻银手镯能排毒,这不就说明了吗!变黑就是吸附了毒素导致的,生病就是体内有毒,病好了就是体内的毒已经被排出了。”
对此,周阿姨觉得半信半疑,银手镯真的有这种功效吗?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这样的说法,佩戴的银饰变黑与体内毒素排出相关,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河北工程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武耐英表示,银饰变黑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化学反应。银首饰会变黑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产生了氧化银,长时间贴身佩戴,身体产生的汗液内有氯离子、钠离子,这两个物质都是电的良导体。接触到汗液时,银饰会加速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黑色的银锈;二是产生了硫化银,也与身体的汗液密切相关。人体内的蛋白质内多有硫元素存在,排出的汗液内会有部分硫离子,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会与银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而且,银还会和空气内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银附着在表面上,导致银饰变黑。这时候肯定有人会问:那有些人也长时间佩戴银饰,但他们的就不会变黑,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主要与个人生活的环境、体质以及饮食的保养相关,一些人本身很少出汗,或是所处的环境内硫化物含量很低,这些都会与银饰不变黑存在一定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厂家在银饰生产时会在外围镀一层保护剂,可有效延缓银饰的氧化速度。
“毒首饰”可能引发皮肤癌
漂亮低廉饰品的畅销催生了大量的饰品制造厂商,也导致了市场上销售的饰品良莠不齐,材料好坏关系到其是否会含有过量的有害物质。仿真饰品常用的材质有铜、铁、钢、锌等合金材料。其他材质还有半宝石、仿珍珠、亚克力、捷克水晶、琉璃。在GB 28480-2012出台之前,我国法规体系没有明确规定饰品环保的问题,许多小的饰品生产厂商为了利益最大化,会回收电子垃圾用做原料生产饰品,生产出来的饰品中含有大量铅镉汞砷等有害物质。而非纯金纯银的饰品,为了达到光泽鲜亮,往往会在表面涂一层镍。
镍:最常见的致敏性金属
约有20%左右的人对镍离子过敏,女性患者的人数要高于男性患者。在与人体接触时,镍离子可以通过毛孔和皮脂腺渗透到皮肤里面,引起皮肤过敏发炎,导致皮炎和湿疹。一旦出现致敏,镍过敏能常无限期持续。患者所受的压力、汗液、大气与皮肤的湿度和磨擦会加重镍过敏的症状。摄入过量镍会引起中毒。
铅:影响胎儿及儿童脑发育
铅和其化合物对人体各组织均有毒性,可导致腹泻、呕吐、头晕、昏迷、贫血、肝肾损害等。铅对于儿童和孕妇健康危害极大,会影响胎儿及儿童脑发育的影响。幼儿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以上,且对铅的敏感性极强。铅会对儿童的智能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能力和听力产生不利影响。儿童长期佩戴铅超标的饰品会有不良后果。因此,欧盟及美国对于儿童饰品的铅含量有严格的要求。
镉:破坏骨骼、肝肾
镉会破坏骨骼、肝肾,引起肾衰竭、高血压等疾病。
汞: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大
汞被食入后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大。
砷:有剧毒,可致癌
砷有剧毒,长期接触会导致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癌性。锑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如何安全选购饰品
佩戴首饰可以让形象得到很大的加分,但佩戴的前提一定是要安全,这几件事尤其要注意。
注意看元素含量
正规的产品会标注内里的元素含量,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标签,如铅、汞、砷等元素最大量为1000mg/kg、K金饰品需要镍含量<5%。
不要贪小便宜
购买饰品一定要去正规的场合,切不可贪小便宜购买路边摊、抽奖的东西,可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留心索要票据
买完饰品后要留存票据,如质保单、销售单据以及检验证书等,查看票据上的信息是否与商品一致,在之后出现问题时也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银饰变黑并不是身体排毒的表现,对此不要过度迷信。日常佩戴首饰一定要去正规的场所购买,避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双十一期间,面对琳琅满目的饰品,消费者更需要保持理性,不要被低价诱惑,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关注材质安全,才能真正享受购物的乐趣,同时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