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强磁场安全标准,MRI检查风险可控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强磁场安全标准,MRI检查风险可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强磁场技术在医疗、科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技术。但是,强磁场对人体到底安不安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什么是强磁场?
磁场强度是衡量磁场强弱的重要指标,通常用特斯拉(T)作为单位。在生物学领域,1特斯拉(T)以上的磁场被称为强磁场,1毫特斯拉(mT)~1T之间的称为中等磁场,而1mT以下的则称为弱磁场。
强磁场的应用场景
强磁场在现代科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中。通过产生强磁场,这些设备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强磁场的安全性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对不同种类电磁场的人体安全阈值进行了研究。对于稳态磁场,ICNIRP建议的公众暴露上限为400mT,职业暴露上限为2T(头部与躯干)/8T(四肢)。
多项研究表明,强磁场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是安全的。例如,对于健康小鼠,20T级和30T级稳态强磁场1~2小时短时间处理未见明显伤害。然而,长时间暴露或在特定疾病状态下,强磁场可能会对小鼠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24.5T强磁场处理9小时对荷瘤小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和白细胞计数异常。
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在医疗领域,为了确保患者安全,MRI设备和操作都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例如,患者在检查前需要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包括硬币、钥匙、发卡等。体内含有含铁磁性物质的装置(如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则被禁止进行MRI检查。
此外,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建议妊娠3个月以后再接受MRI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还会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提供耳机或耳塞以降低噪音,为患者提供紧急呼叫铃等。
结论与展望
总体而言,强磁场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正常操作和安全范围内,强磁场对人体是安全的。然而,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植入金属装置的患者)和特殊情况下(如长时间暴露),仍需谨慎对待。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磁场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