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规范治疗,这些药不能滥用
专家提醒: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规范治疗,这些药不能滥用
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许多家长对如何正确治疗感到困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科主任王颖硕,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主要经飞沫传播,感染后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其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时节是高峰期,好发于5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哪些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咽痛、流鼻涕等症状。咳嗽通常是干咳,有时会非常剧烈,类似于百日咳。发热以中高热为主,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如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其他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类似,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当家长发现孩子体温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或是病情迁延不愈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涵盖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等多种方式。
一般治疗
- 保证休息,适当补充水分,清淡饮食。
- 充分休息和保证能量摄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发热情况下可酌情加量,建议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
对症治疗
- 患儿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通过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措施降温,及口服退热药等处理。
- 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帮助孩子化痰止咳缓解不适。
抗生素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目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如口服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常见药物。对于8岁以上耐药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建议使用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例如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于8岁以下的耐药支原体肺炎儿童,因为应用四环素有牙齿变色(“四环素牙”)等风险,所以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并获得父母的知情同意。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被认为是疑似或确诊耐药支原体肺炎的二线治疗选择,然而,在18岁以下儿童使用这些药物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仔细考虑风险和益处,并征得父母知情同意。
如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自2001年日本学者首次报告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英文简写为MRMP)以来,这一耐药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发普遍,尤其是在东亚,MRMP的分离率已高达70%—90%。近几年来,MRMP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现流行,临床菌株中MRMP分离率多数在90%以上,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
王颖硕主任建议,面对耐药性问题,应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对于8岁以上的患儿,优先考虑多西环素。
- 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明确感染耐药菌且病情较重,在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后,也可考虑使用多西环素。
- 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但对于耐药菌感染效果不佳。
使用抗生素需要注意什么?
- 用药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是否为耐药菌感染。
- 严格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前尚没有可供普通人群使用的肺炎支原体疫苗,因此预防主要依靠个人防护和提高免疫力:
-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及污染的物品。
-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 流行季节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 保持室内通风,加强日常监测。
- 合理饮食,充足休息,适度运动提高免疫力。
专家提醒,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规范治疗,家长切勿盲目用药。同时,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