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便秘:六种证型对症下药,针灸推拿助调理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六种证型对症下药,针灸推拿助调理
近年来,中医养生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特别是在解决长期便秘问题上,中医提供了诸多独特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推拿按摩、针灸和中药治疗等方法,中医从根源上调理身体,帮助患者摆脱便秘困扰。无论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还是通过针灸刺激肠道神经系统,中医都能为便秘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快来了解这些实用的中医养生秘诀吧!
中医如何认识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病后、脏腑损伤等原因引起。如果将肠道比作小河,将粪便比作在河中行驶的小船,那么粪便的顺利排出需要通畅的河道,有足量的河水,且小船有动力三种要素。与此类似,顺畅的排便过程需要肠道的通畅,充足的津液滋润,还有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当各种病因使得这些要素不能满足,那么大便排出就困难了,也就导致了便秘。
便秘可以分为热秘、气秘、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阳虚便秘六种不同证型。每种便秘有各自的特征表现。大便干结,小便色黄,口干口臭,多属热秘。这是由于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导致大便干硬燥结,难于排出,引起了便秘。大便干硬如羊屎,伴有口干,眼干,多属阴虚便秘,是因为津液不足,导致肠道失润,大便燥结难以排出。阴虚便秘以干燥为主要表现,没有热秘的明显火热表现。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如果大便秘结,想排便却排不出,伴有腹胀,嗳气,常属气秘。是由气机瘀滞,影响了大肠的传导而致便秘。大便秘结,且面色没有光泽,唇舌色淡,常属血虚所致的便秘。因血虚肠道失于濡润,导致大便干结。大便不干,但排便困难,感觉无力排便,平日时常感到疲劳,没有力气,气短,懒于言语,多属气虚便秘。在此基础上,如果平时怕冷明显,小便清长,感觉腹中寒凉的,属阳虚便秘。这是由于阳气的亏虚,肠道的推动功能减弱,导致排便困难。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包括口服中药、针灸、艾灸、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等。在治疗时以通下行滞为主要原则,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便秘证型,施以清热、理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调理脏腑阴阳,调节肠道气机,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肠道的神经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常用的穴位包括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现代研究也证实,针灸可以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另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按摩腹部和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例如,摩腹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将双手叠放,手掌心贴于腹部皮肤表面,稍加施力,环绕脐周作顺时针移动,动作应流畅,力度适中。可于每日睡前进行,持续6—10分钟。此外,还可以按摩足三里、天枢、支沟等穴位,这些穴位对便秘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耳穴压丸
耳穴压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耳穴阳性反应点,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大肠、直肠、脾、三焦、皮质下、交感、便秘点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最常用耳穴。大肠耳穴具有洁腑通便之功,三焦耳穴可下气消食、化浊通便,便秘点可促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肺和大肠相表里,刺激肺耳穴可益气补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刺激脾耳穴,可补益脾气,益气通便。耳穴压丸联合穴位贴敷或穴位埋线,效果更好。
药膳调理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例如,可以饮用陈皮青皮玫瑰花茶,在饭后半小時享用,此傳統漢方茶可溫暖脾胃,同時促進胀氣排除与通畅排泄。另外,还可以尝试一些通便茶饮,如养阴益气茶,组成:黄芪10g,党参10g,炒白芍10g,麦冬10g。以水煎服。黄芪、党参均具有补脾益肺的作用。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养血。党参功能养血生津。白芍具有养血柔肝,敛阴止汗的功效。麦冬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此方具有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之效。适用于大便干硬如羊屎,伴口眼干燥的阴虚便秘者。也适用于大便不干但排便困难,排便无力,平日时感乏力,气短懒言的气虚便秘者。如果排便无力,大便不干,伴有乏力,怕冷明显,小便清长,感觉腹中寒凉,证属阳虚便秘者,可在此方中加肉苁蓉10g共煎。如果大便秘结,面色没有光泽,唇舌色淡,证属血虚便秘者,则可在此方中加当归9g共煎。
现代人对中医养生的接受程度
近年来,中医养生逐渐成为众多年轻人个性化定制的“潮生活”,尤其是在适宜进补的冬季,兰州多处大型中医机构频现排队理疗的年轻群体。兰州“90后”上班族赵枫长时间伏案工作,经常感觉脖颈、肩颈和腰椎等酸痛无力,经朋友圈“口口相传”得知中医理疗效果不错,于是定期前往中医科室疗养。如今,她不仅能学着给自己把把脉,还能试着做一些药补膳食。“做火龙罐、针灸、艾灸等,不仅明显缓解了身体症状,还学习到不少养生小妙方。”赵枫告诉中新社记者,相比市场上的按摩店、推拿店等,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效果更明显,更具性价比。
“近期接待的门诊患者中,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约占八成。”甘肃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柳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近几年来,大众对于中医药的认可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冬病夏治三伏贴”等治未病的中医理论也日渐深入人心。目前,甘肃省中医院建成“药食同源”基地,“寓医于食”推广中医理念,根据临床患者的不同需求,制作中医特色药膳帮助治疗。不久前,该院又在院外的闹市大街上开设了“食养厨房”和“中药养生茶吧”,面向更多民众推广和普及中医康养理念。
柳直表示,“药食同源”基地相继推出了很多适合大众的养生品,加之中医养生、保健和治疗的科学性和疗效,今年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来疗养。甘肃省中心医院副院长王景尚表示,今年已有超过4万人次在该院接受中医药相关养生诊疗。通过中医养生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缓解压力与焦虑等定制化的中医诊疗形式,也与现代年轻人个性化生活方式不谋而合。
中医养生的个性化和整体性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中医方法改善便秘问题。如果你也正在为便秘困扰,不妨试试这些中医养生秘诀,让肠道重新焕发活力,享受轻松畅快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