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再上热搜,美国也现鸡蛋污染——食品安全令人忧
食物中毒再上热搜,美国也现鸡蛋污染——食品安全令人忧
近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国内的黄焖鸡米饭中毒事件,到美国的鸡蛋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这些事件不仅考验着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提醒着我们每个人要更加重视饮食安全。
国内黄焖鸡米饭中毒事件
9月8日,郑州市一家公司从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绿地新都会店)订购了51份午餐。用餐后的第二天,约半数员工开始感到身体不适。截至反馈时,超过20名员工出现了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中6人情况严重,需住院治疗。医院出具的诊断书明确指出,这些症状系“食物中毒”所致。
面对这一事件,涉事餐馆的店长表示已经报警,并正等待卫生部门的检测结果。店长承诺,若查明确为餐馆责任,将承担责任;反之,若检测结果显示餐馆食品无问题,则要求对方撤回相关的网络视频。至于赔偿问题,王女士提及,餐馆起初仅提出退还900余元餐费作为解决方案。
此次事件提醒我们,在选择团体餐饮服务时,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当地卫健委已介入调查,具体原因和后续处理尚待官方公布。在此,我们共同期望受影响的员工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对于公众而言,这也是一次警醒,关于在外就餐的选择,大家或许会有更多的思考。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
当地时间2024年9月7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美国近期出现沙门氏菌疫情,来自9个州的65人感染沙门氏菌。目前至少有24人正在住院治疗,但尚无死亡病例。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9月6日宣布召回一批鸡蛋,这些感染病例均与该批被召回的鸡蛋有关。召回的鸡蛋来自“Milo’s Poultry Farms LLC”。这些鸡蛋被销售到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商店和餐馆。涉及所有类型的鸡蛋,如无笼养鸡蛋、有机鸡蛋等,所有包装规格以及所有保质期的鸡蛋。鸡蛋标签上标有“Milo’s Poultry Farms”或“Tony’s Fresh Market”。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与传播途径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呈短杆状,无芽孢,一般有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阴性。它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在土壤、水、食品加工环境以及动物肠道等多种环境中生存。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20℃-37℃)能够迅速繁殖。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 食物传播: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如肉类、蛋类、奶类、蔬菜等,在食用后容易导致感染。尤其是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更容易携带沙门氏菌。
- 水源传播:被沙门氏菌污染的水源,如果被人饮用,也可能引起感染。
- 接触传播:接触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动物、环境或患者后,如果不注意手部卫生,也可能导致感染。
沙门氏菌对人体的危害
沙门氏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最常见的是伤寒、副伤寒以及肠胃炎。其中,肠胃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如败血症等。
预防措施
-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例如,处理生肉、生蛋的刀具、砧板等工具,不能与处理熟食的工具混用。
- 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等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来说,将食物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有效杀死沙门氏菌。
- 保持厨房、餐厅等食品加工和用餐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厨房用具、餐具等进行消毒。
- 避免宠物进入厨房等食品加工区域,防止宠物携带的沙门氏菌污染食品。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 在处理食品前后,也要认真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生肉、生蛋等食品后。
美国针对沙门氏菌鸡蛋感染的相关政策
生产环节规定
- 源头控制:要求蛋鸡养殖户必须从对鸡群进行沙门氏菌监测的供应商处购买雏鸡和母鸡,以减少沙门氏菌从源头进入鸡群的可能性。
- 生物安全措施:养殖户需建立鼠类和害虫防控措施以及生物安全措施,防止人员和设备携带细菌进入鸡舍,传播沙门氏菌。
- 检测要求:拥有3000只以上蛋鸡的养殖户,如果其鸡蛋未经巴氏杀菌等处理,需要对鸡舍进行沙门氏菌检测。一旦发现鸡舍存在沙门氏菌感染,后续需每两周对鸡蛋进行一次检测,持续8周。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鸡蛋必须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消灭细菌,或者转为非食品用途。
- 卫生与消毒:养殖户必须对检测出沙门氏菌阳性的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的持续滋生和传播。
储存和运输要求
- 温度控制:鸡蛋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进行冷藏,温度需保持在45℉(约7.2℃)以下,且从鸡蛋产出后36小时内就应开始冷藏。这一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和繁殖。
- 包装标识:鸡蛋的包装上需明确标识生产信息,如生产日期、产地、生产商等,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追溯源头。
召回制度
如果发现某一批次的鸡蛋存在沙门氏菌感染风险,生产企业必须立即启动召回程序,将问题鸡蛋从市场上召回。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会对召回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召回工作的有效实施。
教育与宣传政策
- 对养殖户的培训:相关部门会定期对蛋鸡养殖户进行培训,宣传沙门氏菌的危害以及防控措施,提高养殖户的卫生意识和防疫能力。
- 对消费者的引导: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消费者宣传鸡蛋的正确储存、烹饪方法以及食用安全注意事项,提醒消费者避免食用生鸡蛋或未彻底煮熟的鸡蛋。
总结
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致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它每年导致大量的人感染发病甚至死亡,给公共卫生带来严峻挑战。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2024年发生了多起与沙门氏菌感染相关的事件,如1月宁夏灵武市喜耀饭店的婚宴后,60余名群众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经检验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5月苏州工业园区有人在参加晚宴后出现腹泻等症状,后经检测确认留样菜品检出沙门氏菌。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沙门氏菌阳性分离率较高的时期,这与夏季气温较高、食物易受污染且细菌繁殖速度加快有关。动物性食品如奶类、肉类、鸡蛋等是主要感染源,同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也容易引发交叉污染。沙门氏菌感染范围广泛,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但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风险更高,且感染后的症状可能更严重。大家在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以降低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