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抑郁症患者大脑更易衰老,反刍思维成关键诱因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45: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抑郁症患者大脑更易衰老,反刍思维成关键诱因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对各种事物失去兴趣。全球约有3.42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时-空视角下探讨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张瑞彬副教授在脑客中国科研系列讲座中,分享了其课题组在抑郁症心理病理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张教授指出,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年龄普遍比正常人要老,且与老年痴呆等疾病存在较高的共病率。

时间视角下的抑郁症症状分析

从时间的角度分析,抑郁症的症状可以分为指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表现:

  • 指向过去:过度思考过去的负面事件或问题,即反刍思维
  • 指向现在: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出现快感缺失
  • 指向未来:对未来失去兴趣和希望

反刍思维:抑郁症的重要心理机制

反刍思维是指对负面事件或问题的反复思考,这种思考方式在抑郁症患者中尤为突出。例如,当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反刍思维严重的人可能会反复思考:

  • 这是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
  • 这次失误会不会影响领导和同事的看法?
  • 这是否意味着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

这种过度的自我反思会导致情绪低落,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压力感知,甚至减少社会支持。

研究方法:脑成像与计算建模

为了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张教授的团队采用了脑成像技术和计算建模方法。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观察大脑在处理反刍思维等认知过程中的活动模式,从而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层面。从时-空视角下探讨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也为未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