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70%人生成功源于情商,这样培养更有效
研究:70%人生成功源于情商,这样培养更有效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事业上的成就,70%以上与他们的情商水平有关。换句话说,成绩好、脑子聪明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会做人、会控制情绪、会和别人合作,才是孩子一生的“加分项”。情商,其实就是一个人处理情绪、与人相处的能力。它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呢?以下是三个具体方法:
学会“命名情绪”
孩子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他真的是无理取闹。”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情绪,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会用哭闹或发脾气来释放。帮助孩子“命名情绪”,就是为他们的感受,找到一个出口,而不是像“高压锅”一样爆发。
布谷妈陪布妞读过一本绘本,叫《我的情绪小怪兽》。它就教孩子识别几种常见的情绪,并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比如当你哈哈大笑、想跟朋友们分享的时候,它就是快乐。快乐是黄颜色,因为它像太阳一样明亮,像星星一样闪耀。而当你无精打采,什么都不想做,只想一个人躲起来时,这是伤心。它是蓝色。而你想大吼大叫、发脾气时,这是生气,它像火一样是红色。
孩子若能识别这些简单的情绪,他就会明白,他是怎么回事,处于什么情绪中。有一次布妞去看牙医,看完后,她抱着布谷妈就大哭起来。接着,她说:“妈妈,我刚刚觉得糟透了,心情是黑色。”布谷妈回应他:“哦,刚刚牙医拿着器械捣鼓你牙齿的时候,你觉得很无助,就像待在黑暗里一样害怕是吗?”布妞使劲点头:“是的,但我知道你就在我旁边,所以我忍住了。”布谷妈抱住布妞:“嗯,你很勇敢。”情绪命名,有助于孩子。当孩子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后,他就能更好地管理情绪,不容易情绪失控。
学会换位思考
同理心,是情商的核心。拥有同理心的孩子,不仅在社交中更受欢迎,还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和老师的建议。我们平时也可以教孩子去看到别人的情绪。一位老师曾分享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孩子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麻雀,照顾好后,麻雀飞走了。孩子哭得那叫一个伤心,非要妈妈将麻雀抓回来。妈妈先是共情孩子的情绪:“你很喜欢那只麻雀,想要跟它做朋友是吗?”孩子边哭边点头。妈妈继续说:“看到好朋友离开你,所以你很伤心是吗?”孩子继续点头。妈妈开始教他换位思考:“麻雀回到它的家里,去找它的朋友玩了。它好久不见它的好朋友,现在终于可以一起玩了,你觉得它是什么心情呢?”孩子想了想:“它一定很开心。”妈妈:“是啊,它现在回到了爸爸妈妈身边,又和好朋友一起玩,肯定很开心。麻雀是你的好朋友,看到好朋友开心,你是不是也替它开心啊?”孩子慢慢不哭了:“嗯,那它以后还会回来看我吗?”妈妈抱了抱他:“当然会啊,我们出门看到那么多麻雀,指不定有一只就是它,它在叽叽喳喳说‘嘿,见到你真高兴呀’。”孩子终于破涕为笑,不再执着于要把麻雀抓回来,而是由衷替麻雀高兴了。验他人的感受,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绪理解能力和同理心水平,从而不容易“无理取闹”。
学会“积极沟通”
很多孩子生气时,会指责别人,比如“都是你不好!”“你抢了我的玩具!”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会引发矛盾,还可能让孩子养成“责备他人”的习惯。高情商的孩子,则懂得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可以教孩子用“我觉得(感受)+因为+需求”的句式,来代替指责或打人。比如别人拿走孩子的玩具,我们可以教孩子说:“我很生气,因为这是我的玩具,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走,请你把它还给我。”这既能避免孩子间的矛盾升级,又能有效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自信、正确处理冲突和愤怒情绪、培养乐观、感恩和同理心等方式,来全面提升孩子的情商。比如,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孩子获得成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通过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通过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给予恰当回应,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通过引导孩子表达感受和需求,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情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陪伴,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爱和智慧为孩子打造一个充满情感智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