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最新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睡眠质量
复旦大学最新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睡眠质量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志力教授、王毅群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Sleep Medicine Reviews》发表重要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环境中各类理化因素对睡眠与觉醒的作用和机制。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光线、声音、气味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睡眠,还为开发非药物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研究背景:失眠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工作压力、人口老龄化以及信息化社会衍生的不良生活方式,近年来全球失眠症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普遍化和年轻化趋势。目前,失眠症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I)、药物疗法、物理疗法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合适的外部理化刺激能够促进睡眠,可用于干预睡眠问题,但不合适的理化刺激会严重损害睡眠。
核心发现: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睡眠
黄志力团队针对光、温度、气味等理化因素对睡眠与觉醒的影响及其机制展开研究,发现腹侧前乳头体核、上丘、背内侧下丘脑等多个大脑核团,以及嗅球、嗅结节等嗅觉处理区域参与了不同理化刺激对睡眠觉醒的调节。
光线:蓝光缩短快速眼动睡眠时间
研究发现,蓝光显著缩短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如手机、电脑、平板等。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声音:白噪声能诱导并维持睡眠
与蓝光不同,白噪声则能诱导并维持睡眠。白噪声是一种均匀分布的随机噪声,可以掩盖环境中的其他声音,帮助人们更快入睡并保持深度睡眠状态。例如,雨声、风声、海浪声等自然声音都具有类似白噪声的效果。
气味:薰衣草等香气有助于改善睡眠
研究还发现,某些气味如薰衣草、洋甘菊等香气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这些香气可以激活大脑中的GABA受体,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的效果。使用香薰或香薰喷雾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实用建议:如何利用环境因素改善睡眠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
减少蓝光暴露:晚上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在睡前一小时内。如果必须使用,可以开启设备的“夜间模式”或佩戴防蓝光眼镜。
利用白噪声:在睡前播放一些白噪声或自然声音,如雨声、风声等,可以帮助你更快入睡。市面上有许多白噪声机或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可供选择。
使用香气疗法:在卧室中使用薰衣草或洋甘菊等香气的香薰,或在枕头上喷洒香薰喷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这些香气可以营造一个放松的氛围,帮助你更快入睡。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工具,减少外界环境对睡眠的干扰。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帮助调节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复旦大学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应对失眠问题。通过调整环境因素,我们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对药物的依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你正在为失眠所困扰,不妨尝试上述建议,为自己创造一个更有利于睡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