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
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
南通博物苑的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一件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稀世珍品。这件晚唐时期的瓷器,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江苏省24件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壶”。
传奇身世
这件皮囊式壶的传奇始于1905年,当时,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张謇先生将通州师范学校的公共植物园改建成了南通博物苑,希望学生能够在博物苑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起到启迪民智的作用。
1994年,这把皮囊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成为江苏省二十四件国宝之一。它整体造型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皮质水壶,但却是在南方的窑口烧制而成,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包容性。釉色青翠,提梁与中间的珠状凸起形成了二龙抢珠的样式,开放包容创造出了美的奇迹。
精妙绝伦的工艺
越窑青瓷皮囊式壶的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秘色瓷工艺,釉色青翠欲滴,宛如春日的新绿。壶身的造型模仿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皮质水壶,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提梁与壶身的珠状凸起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二龙抢珠”图案,既美观又实用。
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件皮囊式壶不仅是工艺的杰作,更是文化交融的见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包容的时期,南北文化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件瓷器将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造型与南方精湛的制瓷工艺完美结合,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晚唐诗人陆龟蒙曾在《秘色越器》中赞美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从诗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信息:第一,越窑是山峰一样的翠绿色的;第二,越窑瓷器是当时的上好的瓷器;第三,越窑瓷器当时的配方是保密的。历史上也不乏类似的记载,宋人周辉《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
传承与保护
如今,这件珍贵的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南通博物苑的展厅中,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南通博物苑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博物苑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件国宝级文物,感受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南通博物苑地址位于南通市崇川区濠南路19号,开放时间为园林景观:6:00-18:00(17:30停止入园),室内展馆: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门票价格为园区及新展馆免费,历史建筑展厅(濠南别业+南馆)联票10元,部分群体可享受免费政策。
南通博物苑的越窑青瓷皮囊式壶,不仅仅是一件瓷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静静地诉说着唐代的辉煌,展现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通博物苑,近距离欣赏这件国宝级文物,感受千年前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