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纽带:《甄嬛传》在台热播12年,春节热度再创新高
两岸文化纽带:《甄嬛传》在台热播12年,春节热度再创新高
2024年春节期间,一部中国大陆的古装剧再次在台湾地区掀起收视热潮。这部剧就是已经播出12年之久的《甄嬛传》。据台湾媒体报道,春节期间,台湾八大电视台在YouTube平台上播放《甄嬛传》,同一时刻在线观看人数一度达到6.1万人,累计总观看数更是高达700多万次。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甄嬛传》在台湾的惊人热度,也让人们不禁思考:为什么这部剧能够在台湾长盛不衰?
从“霸屏”到“春晚”:《甄嬛传》在台湾的播出历程
《甄嬛传》于2012年首次在台湾播出,随即引发收视热潮。该剧在台湾华视首播时,最后一集收视率高达2.97,创下华视8点档多年新纪录。随后,台湾多家电视台纷纷重播该剧,掀起了一股“甄嬛热”。
2019年,《甄嬛传》首次被放到YouTube上供民众自由观看,短时间内就创下180万人次的观看记录。从2022年起,台湾八大电视台开始在YouTube平台上进行“马拉松式”24小时不间断循环播放,这一模式已经连续实施3年,成功将《甄嬛传》打造成了台湾地区的“春晚”。
“甄嬛体”热潮:一部剧引发的文化现象
《甄嬛传》在台湾的热播不仅体现在收视数据上,更体现在它对台湾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该剧在台湾引发了一系列“甄嬛文化”现象,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甄嬛体”热潮。
2012年,《甄嬛传》在台湾播出后,剧中人物的台词迅速在台湾流行开来。例如,剧中人物常用的称谓如“哀家”“臣妾”“嫔妾”等,成为台湾民众日常对话中的常用语。更有甚者,台湾明星如蔡依林、张惠妹等也纷纷在公开场合使用剧中台词,进一步推动了“甄嬛体”的普及。
现象级热播:两岸文化认同的体现
《甄嬛传》之所以能够在台湾持续火爆,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岸同属中华文化。正如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创会理事长汪威江所说:“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应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甄嬛传》以清朝雍正年间为背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剧中精美的服饰、典雅的台词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台湾观众而言,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扇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此外,《甄嬛传》的高质量制作也是其在台湾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该剧由郑晓龙执导,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制作精良,剧情紧凑,人物刻画细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甄嬛传》成为了一部跨越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两岸影视交流:文化认同的桥梁
《甄嬛传》在台湾的热播,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也为未来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启示。2024年10月,由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与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2024海峡两岸广电视听业界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会上,两岸业界代表围绕影视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甄嬛传》的成功案例表明,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未来,两岸影视界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以影视为桥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结语:文化的力量
《甄嬛传》在台湾的持续热播,展现了文化认同的力量。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成为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让我们看到,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甄嬛传》这样的优秀作品涌现,为两岸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