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心率慢患者这样运动最安全有效
专家建议:心率慢患者这样运动最安全有效
心率慢,医学上称为心动过缓,是指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分钟。对于心率慢的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改善心率,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但运动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运动前的安全评估
心率慢患者在开始任何运动计划前,最重要的是进行专业评估。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耿彬指出,心动过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而某些情况如窦房结病变等则需要药物或起搏器治疗。因此,建议到专业的心内科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以明确心动过缓的原因,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
适合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对于心率慢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和强度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建议,大多数健康成人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的剧烈有氧活动。具体运动类型包括:
- 散步:以良好的步速行走,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心率慢患者。
- 慢跑: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的患者,慢跑是提高心率的有效方式。
- 游泳:水中运动对关节冲击小,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
- 自行车:在平地以低于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骑行,适合大多数患者。
- 水中有氧运动:结合了有氧运动和水中环境的优势,适合心率慢患者。
运动强度的控制也很关键。目标心率区间是一个心率范围,在该范围内,心肺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区间为年龄所对应的最大心率(MHR)的50%至85%。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争取达到MHR的50%到70%,进行剧烈运动时争取达到MHR的70%到85%。例如,一个45岁的人,其最大心率约为175次/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目标心率区间为88-123次/分钟。
运动注意事项
虽然运动对心率慢患者有益,但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如快速跑步、马拉松、举重等,这些运动会导致心跳加速,加重症状。
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心率慢的患者应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在锻炼时轻微的呼吸急促应在休息后约4-5分钟内明显减轻,心率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否则应考虑运动量过大。
注意气候变化:在寒冷的天气中,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导致心跳加速,加重心悸的症状。
保持充足睡眠: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加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慌症状。
保持稳定情绪:情绪激动和焦虑可能会加重心律失常的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因此,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控制饮食中的盐摄入,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心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遵医嘱用药:如果心律失常的症状较为严重,需要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用量。
案例分享
小张是一位35岁的软件工程师,平时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在一次体检中,他被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静息心率为55次/分钟。经过医生的评估,小张开始了一个适度的运动计划,每天早晨在小区里散步30分钟,周末则去公园慢跑。经过三个月的坚持,他的静息心率逐渐上升到60次/分钟,身体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
心率慢患者通过科学的运动方法改善心率和整体健康水平是完全可行的。但运动前一定要先进行专业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强度,同时注意运动中的安全事项。记住,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逐步提升心率,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