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眩晕多发,专家详解耳石症防治要点
秋冬眩晕多发,专家详解耳石症防治要点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一种令人困扰的疾病——耳石症,进入了高发期。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尤其是在头部位置改变时。虽然目前无法完全预防,但通过Epley手法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最近研究表明,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年轻人的耳石症发病率也在增加。你是否也有类似症状呢?快来了解更多关于耳石症的知识吧!
为什么秋冬季节更容易发作?
气温变化导致血管收缩: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寒冷的环境会使得身体血管收缩,尤其是内耳微循环容易受到影响。内耳是控制人体平衡的关键部位,血供不畅会影响其功能,导致耳石脱落,进而引发眩晕。
寒冷天气加重颈椎问题:颈椎问题与耳石症有着密切的联系。寒冷天气会使得人体肌肉僵硬,特别是颈部肌肉容易紧张。颈椎的异常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进而增加耳石症发作的风险。此外,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或错误的睡姿也容易在寒冷季节加剧颈椎问题。
季节性感冒和病毒感染:秋冬季节是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病毒感染容易影响内耳功能,破坏耳石位置的稳定性,诱发耳石症发作。感冒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削弱,进而导致耳部的炎症,增加眩晕的可能性。
运动量减少,身体活力降低:秋冬季节,由于寒冷,许多人减少了户外活动,缺乏适当的运动会使身体代谢变慢,血液循环不畅,这可能会间接影响内耳的健康,增加耳石症的发病率。
年轻人为什么也难逃耳石症?
近年来,耳石症已悄然年轻化,这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过度疲劳、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因素,都会增加患耳石症的风险。
过度疲劳:压力大、睡眠不好、过度疲劳等情况,都会造成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从而诱发耳石症。对年轻人来说,耳石症的首要原因往往就是过度疲劳。
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对颈椎和内耳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增加耳石症的发病率。
如何预防耳石症?
虽然耳石症无法根治,但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保持颈部温暖:在寒冷的季节,保持颈部温暖至关重要。外出时可佩戴围巾、保暖衣物,以防寒气侵袭,减少颈部肌肉的紧张和血液循环的障碍。此外,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同一姿势过久,以防加重颈椎问题。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虽然天气寒冷,但仍应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尤其是颈部和肩部的放松训练。例如颈部伸展操、缓慢的头部旋转等有助于增强颈部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耳石症的诱发。
改善饮食,增强内耳健康:饮食对内耳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秋冬季节应注意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以增强骨质和内耳健康。同时,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盐和高脂食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规律生活,减轻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当进行放松和娱乐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预防感冒与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应加强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等。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耳石症的发病风险。
发病后怎么办?
如果不幸发作,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耳石症主要通过复位疗法进行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和机械复位。其中,手法复位是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如Epley法、Barbecue法等。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复位后48小时内尽量采取高枕平卧(头抬高30°)或者健侧(翻身不晕的一侧)卧位睡眠。48小时后可以缓慢尝试患侧卧位睡眠。
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如跳绳、颈部按摩、快速躺下或坐起)。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
患者复位后有走路不稳或者轻度眩晕,这属复位后的正常反应,无需紧张。此时可以暂时服用止晕药物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患者应在复位一周后复诊。
大多数患者在复位治疗1-2次治疗后痊愈,部分患者可能复发,继续复位治疗即可。
耳石症虽然令人困扰,但通过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及时就医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早日摆脱眩晕的困扰,重新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