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乡音密码》带你玩转川渝方言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1: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乡音密码》带你玩转川渝方言

“雷猴!九声六调的粤方言为何‘粤’说‘粤’动听?”这是央视节目《乡音密码》第六期的标题,而第三期节目则将镜头对准了川渝地区,邀请总台主持人婉莹、潘涛,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袁雪梅,曲艺演员任俊松、周殿杰,演员杨迪及散打评书表演艺术家李伯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有趣的互动,带领观众了解川渝方言的独特魅力。

01

巴蜀文化的语言瑰宝

川渝方言,又称巴蜀方言,主要流行于四川省及重庆地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四川地区复杂的历史变迁和多元的民族融合密不可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四川话不断吸收和融合周边地区的语言元素,形成了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语言面貌。

“堂客”一词在四川话中用来指代妻子或已婚妇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传统家庭结构中的女性角色。在古代社会,女性主要负责家庭内务,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支柱。因此,她们被尊称为“堂屋里的客”,简称“堂客”。这一称呼不仅体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了四川人民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护。

02

独特的发音特点

川渝方言的发音趋于简单,具有更强的自由性。据《四川方言词汇研究》,川渝方言中前后鼻音不分,“重庆城,红岩魂,丰都江边过鬼门”中原本不押韵的“城”和“门”两字,用川渝话念起来就朗朗上口。还有n和l可以自由变读,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不分,in和ing、en和eng不分……

略过各种繁琐的发音限制,川渝方言合并了一部分在普通话中发音不同的韵母,不仅可以押上很多普通话不能押的词,凸显出更灵活奔放的川渝特色,还更容易配合产生语流的节奏和旋律性,也就是rap中最讲求的flow。

不仅如此,川渝方言里还自带特殊的韵脚——酷爱句末加儿化音,让每句歌词以“er”收尾,押韵更丝滑。如重庆说唱厂牌gosh成员王齐铭作品《千翻儿》中,多句以“儿”结尾。

03

说唱文化的沃土

川渝方言的这些发音特点,使其成为说唱音乐的理想载体。中国rapper千千万,川渝地区占一半。综艺《中国新说唱》办了四季,3位冠军GAI、杨和苏、李佳隆都来自四川或重庆,以至于节目被戏称为“四川新说唱”。

川渝地区的包容性氛围、码头文化、火锅等市井生活孕育了浓厚的说唱文化传统。同时,川渝地区丰富的夜生活和酒吧文化为说唱歌手提供了展示舞台,推动了说唱音乐的发展。

04

保护与传承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然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表达,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线是川渝文旅资源最为富集、巴蜀文化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如何利用文化打响巴蜀文旅品牌?八市区政协、文旅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代表,专家学者等集思广益,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共话川渝两地文旅合作发展。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资源挖掘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聚焦推动巴蜀文化保护传承,都江堰市政协主席钟成基、重庆市武隆区政协主席王频呼吁,各地应联合搭建川渝地区文化文物遗产保护与利用公共平台,携手推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考古项目,深化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历史街区、乡土建筑等的保护利用,加强三国、熊猫、水利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研究展示,打造一批服务全龄用户、具备沉浸式服务能力的数字博物馆、艺术馆,让更多文物火起来、文脉传下去。

川渝两地文旅部门携手开展巴蜀文化旅游品牌创建,研究制定品牌标准和服务流程,打造两地文旅形象“IP”;培育贯通川渝两地文化行业的大型企业,加强与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公司合作,协同打造电影、话剧等艺术作品,带动传统文化“出圈”。

针对目前川渝两地文旅产业人才短缺的现状,重庆市南川区政协副主席郭江涛呼吁,进一步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依托院校优势和两地演艺集团资源,培养文创和康养等特色旅游人才,持续为巴蜀文旅走廊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源头活水”。

川渝合作已进入了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两省市政协还将在推进文旅融合上再加力,在提升川渝合作能级持续提质增效上再加力,进一步巩固拓展巴蜀一家亲、参与一盘棋的高质量发展良好势态。

川渝方言不仅是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